第173部分 (第1/4页)

包拯很纠结,为这桩案子,照他一贯的断法,真的是错了。

恪守了律法,维护了正义,却把大=江山给赔掉了!

江山没了,律法还有什用!!!

四哥很大度。觉得拿这种正史没有记地东西。狠狠打击了一下包拯。包拯苦恼是一定地。心服就未必了。笑笑又道:“包大人如果觉得这桩案子乃系我四字杜撰。史书中并无记载。那好。我再问包大人一个问题。

“假使大宋有一官吏。身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做了许许多多利国利民之事。然此人恃才傲物。生性豪强。生活奢侈。讲究排场。经常大摆宴席。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狎妓玩乐。夜夜歌舞。家里从来不用油灯照明。就连厨房都使用巨烛(蜡烛那时候是奢侈品)。包大人久在御史台任职。监督天下官吏。一定知道以宰相地俸禄断断是经不起如此开销地。对吧?”

包拯果然脸现怒容:“哼。毋须详查便知此人必然贪腐。”

“包大人。话不能这样说嘛。人家是相爷。位高权重。下边送送礼。收一收。〃〃也没什么大不了地。”

“胡言。为官之人。当廉洁清正。尤其身居相位。乃天下百官之。怎可带头收授下属赠物。开奢靡享乐之风!”

“那依包大人之意……”四哥故意一顿。沉声道。“若包大人当时在御史台任职。一定会奏禀皇上将此人下狱。以贪腐受贿地罪名严加处罚了?”

“那是自然。”

“哈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包拯瞪。

“我笑,笑幸亏包大人晚生了三十年,不然我大宋就要亡在你手里了!!!”

庞昱“啪!”地重重一拍桌案,震得满室皆响,“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率大军南下,犯我大宋,一路势如破绣,先后攻破遂城,生俘守将王先知,克定州,俘虏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是时朝野震动,我大宋文武百官无一敢言战,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江陵府),陈叟主张迁都益州,唯当朝宰相寇准一力主战,这才有了真宗皇帝地御驾亲征,才有了保我大宋百年安定的檀渊之盟!若包大人当时在朝为官,先以贪腐受贿的罪名办了寇宰相,那好啊,辽军铁骑南下,满朝无人敢于言战,我大宋迁都避祸,北方万里疆土沦于敌手,千万百姓蒙难于契丹铁蹄之下……包大人,你又做了一回千古罪人,这一次是我大宋的千古罪人!!!”

包拯惊得脸都抽了:“你……的这人,是寇莱公(寇准封了莱国公)!?”

“包大人不相信?”四哥冷笑,“那大人可以去寇宰相旧日的府邸打听打听,或找当年地老臣问一问,他们有没有给寇宰相送过厚礼,有没有见识过寇宰相家中的万烛***!‘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前听艳歌!’寇宰相这‘及行乐’迄今仍是我***场中传遍的欢歌!!!”

包拯气得浑身乱抖,黑脸都快憋红了,偏是又无以对。

“照包大人一贯地断案原则,汉朝霍去病出征前,跟汉武帝要宫中御厨带在身边随军做他专用庖厨,那也是违制的了,违制抓起来,重判,还打什么仗啊,是吧,那历史上从此就再没有河西受降,没有漠北大捷,没有封狼居胥,没有了汉武帝辉映万世的文治武功,更加没有我们汉人挺立千秋的自信!”

“啊对了,莫非大捷之后,霍去病还杀了李广地儿子李敢,杀人是要偿命的呀,照你包大人的手腕,一定抓来明正典刑,杀头,斩了,那大汉就再没有了威震天下的战神,北方匈奴又要入寇,边关百姓又要遭殃!”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强词夺理!!!”四哥梦中的一幕快要出现了,包拯眼看就要被气得吐血。

“包大人!”四哥重重喝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缺陷的官吏是不存在地。寇宰相虽然铁面无私、正直刚毅,不过也有奢侈狂乱的一面,但所谓‘瑕不掩玉’,他地大才大义,成就了先帝与辽国签署檀渊之盟的丰功伟业,也掩盖了他地奢豪之瑕,使其留名青史,永为后世仰慕。霍去病也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就算这样,他仍然还是打得匈奴望风而逃,功绩彪炳千秋的大汉第一战神!”

“清官中地‘清’字,在包大人眼里是清廉、正派的意思,而在下则以为‘清’指的是清正,也就是不糊涂、有正气。人性都是自私的,理想中“高、大、全”式的人物是没有的,我们不能把官员当作圣人要求,更不能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