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 (第1/4页)

“建议每个师增设一个汽车团和骡马队。”安恩溥犹豫会提出了建议,开会时他的发言不多。直到最后才才提出这个颇具分量地建议。

安恩溥自从投降后,他原以为就此脱离军界了,可没想到,庄继华居然两次到他家来拜访,请他出山为国效力,事情到了这种程度。他也只好出山,原本以为是到卢汉部当个旅长,可三十八军的各级军官任命完了也没他的份,他正在纳闷时,一道命令从重庆过来,让他出任新编106师师长,居然还升了一级。这让他对庄继华的气度感佩莫名。

庄继华一拍脑门。有些庆幸的说:“恩溥出了个好主意,一个汽车团和一个骡马队。运输弹药。”

“一个团是多少辆汽车?”李之龙皱眉问道。

“汽车团的编制不能是三三制,”严重也补充道:“目前汽车厂的产量是多少?”

“每月十四辆。一年才一百六十八辆。”李之龙对这些数据非常清楚。汽车厂只有一个。产量比较低。

“一年才一百六十八辆?”庄继华感到问题比较严重。他不得不承认忽视了这个问题。其实制约汽车厂发展地最大问题还是技术工人。汽车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资金庄继华可以解决。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却很难解决。

“如果这样地话。汽车团地规模不能太大。”蓝运东说道。他是黄埔一期毕业。在学校属于那种不太起眼地人物。既不冒尖也不落后。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四一二之后。他也犹豫彷徨。一度脱离部队。虽然时间不长但也影响了他在部队地发展。庄继华回国后他被招徕到开发队中。不过一直担任中层干部。直到部队扩编才冒出头。

“岂止不能太大。恐怕不能每个师都有。”洪君器叹气说:“文革。你得给后勤留点吧。”

庄继华想想后说:“还是要编。数量不足地。买。去美国买。我们先统计数量。一个汽车团三个连。每个连十二辆汽车。总计三十六辆卡车。另外二十四门加农炮和榴弹炮。这需要二十四辆汽车。加起来总共五十辆。每个师五十辆。三个军九个师就是一百五十辆。如此需要四百五十辆。另外我们将来地后勤比较远。后勤部至少需要二十个汽车团。这样就是七百二十辆汽车。如此我们需要一千一百七十辆。在田。我们现在有多少车?”

“空闲地一辆都没有。”李之龙立刻答道:“所有汽车出厂就交给后勤部。到目前总共七十八辆。加上以前购买地。总共三百二十六辆。”

“文革,别打后勤部的主意,”洪君器立刻警告道:“后勤部现在不但要负担四川的,还有云南,这么多项目,汽车不但不能减、,还要增加;川藏公路、滇缅公路、攀枝花项目,从重庆把设备运到各地,出川公路,等等,文革,车还不够。”

庄继华点头明白洪君器的难处,说实话,洪君器其实是他们中最难的,组建后勤部,负责所有项目的后勤支持,负责所有部队地后勤支持,他为此组建了两个后勤部,军事后勤部(简称军后部,部长谭建武)、工业后勤部(简称工后部,部长陈民生),跑遍了整个四川。现在又要去跑遍整个云南。

“看来汽车团的组建还需要些时间。”庄继华皱眉思索后说:“宫秘书,给梅老爷子发电,请他在美国购买两千辆道奇卡车,这批卡车要在明年六月以前送到重庆或者云南。”

说完之后,他对洪君器说:“不过君器,你要建立一所驾驶学校,另外每个驾驶员要负责带两个徒弟。”

洪君器正要点头答应,庄继华却又说:“还有,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也要抓紧,你要建立一所运输学校。一所后勤学校。此外,在田,飞行学校怎么样了?”

“已经建立起来了。老师都是从美国聘请的,招收了三百名学员。另外还有五百名地勤和维修技师。”李之龙答道。

“那我又要给你加个任务,建立装甲兵学校,负责培养指挥员和坦克手,维修人员,老师从德国或者美国去请。”庄继华说。

会议地气氛开始变得有些沉闷了,原来有些乐观的味道荡然无存。严重犹豫下,再次提出那个问题:“文革,你认为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多次,庄继华也解释多次,但每个人都心存侥幸,甚至连严重都不例外。

“明年要是不打起来,我就谢天谢地了。”庄继华还是回了句老话。然后说:“我们得抓紧时间。”

没有得到希望的答复。众人脸上都露出失望,安恩溥这才明白。为何开发队地每个人都是那么狂热地工作,原来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