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不过这只是吓唬人的,夏钧如果做出这样的行为出来,显然得不偿失,因为英国并非无反击的手段,例如英国人被逼急了,可以放手日本来进行干预等等手段。

一旦发展成那样的局势,不仅英国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夏钧的利益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双方都得不偿失。

夏钧必须让英国意识到,让日本干预也不能获得胜利,这样才能让英国佬知难而退,因此夏钧夏钧向英国大使朱尔典发出了邀请,让他来到建安参观兵工厂。

英国大使朱尔典在袁世凯的联名邀请下,答应了这个访问邀请,而英国大使朱尔典也想具体了解一下华东临时政府。

身为英国在华公使,必须对中国的各势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才能给大英帝国带去最大的利益。

很快在12月29日,英国大使朱尔典决定在1月2日对建安进行访问参观。

莫多马由于受到了夏钧的收买,因此对夏钧的来信也很积极,开始向美国政府添油加醋的进行报告。

而英国大使朱尔典则受到了袁世凯的收买,袁世凯并不明白华东自治政府为什么一定要掌控关税,但两省关税的收益将用于教育、水利,华东临时政府也没什么得到的,因此袁世凯也极力让朱尔典促成此事。

当然,收买了并非能让他们出卖国家利益,但在办事上起码会积极一些。

与此同时,夏钧邀请了德国军事观察员前来鹰潭参观训练,对于德国这个一战战败国,夏钧并不忌讳他们参观军队。

同时也乐意卖给德国人一些武器技术,以获得他们现在的支持,同时也可以让德国佬在一战中打得猛一些,到时候夏钧可以多做英国佬的生意,以从英国佬身上多榨取些利润。

通过这些军事观察员,夏钧可以建立与德国的联系,同时以技术换技术,以及获取德国在外交上的支持。

夏钧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就这样展开了。

而孙中山也在1月1日,于南京进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就职典礼上,孙中山念就就职誓词不是用官话,而是用广东话念的,因为誓词里没有任何民主共和的字眼,所以他不用官话。

孙大炮大叫着民主共和,在这华丽的大衣下面,实际上是一个**者,从国民党,以及后来的某裆都能出,孙大炮所谓的民主共和,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夏钧在鹰潭冷眼看着当前局势的发展,按照历史,孙大炮让位给袁世凯,是想搞训政。当他的训政搞不成,就又披上民主共和的华丽大衣发动了二次**,从而让中国陷入内战的开端。

实际上这个年代没有真正的民主共和,而后世也没有民主共和,孙大炮这个被誉为国父的家伙,如果说唯一的功绩,那就是让那些当政者都一直披着那件民主共和大衣,以遮掩他们的丑恶,仅此而已。

而且孙大炮也充当了日本的马前卒,扰乱了中国的稳定。从1911年到二十世纪末,近90年的时间。

回首去看,这90年的宝贵时间里,中国都经历了什么?如果中国能以安稳、正常的轨迹发展90年,又是什么样的状况?

近代中国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轨迹,显然都是这些人闹腾的。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大炮如愿以偿当上了总统,不过很快孙大炮就受到了打击,汪精卫开始散布北洋军将大举进攻的消息。

咋听之下,孙大炮还没什么感觉,北洋军打来了,可以让华东临时政府去挡啊

不过汪精卫很快就将袁世凯已经与华东临时政府达成了同样的条件的情况说了出来,并且告诉**党人,华东临时政府已经中立。

孙大炮连忙派人前去向陶成章求证,陶成章只是冷漠的点了点头,这对于南京临时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没有了华东临时政府的支持,他们南京临时政府还真挡不住北洋军。

一群**党人连忙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汪精卫提出,事到如今,只有孙中山写一封信去给袁世凯,言明他只是暂代总统之职。

汪精卫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党人的同意,这群人虽然高喊着**,但却十分畏惧袁世凯的进攻,他们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清楚的。

孙大炮刚当上总统,自然十分不舍得,好半响没回答,汪精卫见力度还不够狠,说道:“你不赞成合议,难道你舍不得总统吗?”

这句话把孙中山问的无路可退,只好给袁世凯发去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