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既然暂时不推翻北洋政府,那与北洋政府合作显然是当前最好的方式,这样一来,可以让中国迅速稳定下来。

此时的中国依旧不够稳定,因为势力太多了。

夏钧没有精力去和那些土军头交涉,还不如先让北洋政府先把这些土军头灭了,到时候再灭了北洋军。

这叫驱狼吞虎

给袁世凯贷款也不会吃太大的亏,毕竟这些贷款大部分将用于对华东自治政府的采购,到时候是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军火和物资,而且还可以从贷款中获取一些特权。

朱晓诚在北京与袁世凯的密谈中就传达了夏钧的意见。

“我们华东自治三省是支持袁总统的,我们委员长的意思是,双方精诚合作,以达到振兴中华之目的。当前洋人环伺,我们南北之间,更应团结一至,努力时中国平定。”朱晓诚对袁世凯说道。

“那贷款的事?”袁世凯问道。

“我们委员长知道总统需要钱,因此已经同意贷款一千万元给中央政府,现在中国各省被那些土军头割据,那些土军头欺压百姓,未经自治许可便截留地方税收,我们华东自治政府上下都决意帮助中央消除割据,中央若要钱随时可以找自治政府借,要军火的话,我们自治政府也会便宜出售给中央。”

朱晓诚读袁世凯许愿道。

“此言当真?”袁世凯大喜过望,若是有华东自治政府支持,资金、军火不缺,地方上割据的土军头算什么。

更让袁世凯欣喜的是,那个夏委员长对他并无敌意,这让袁世凯心里不由得意了几分,那小子才二十多岁,的确是嫩了一点,脑子里都是一些什么振兴中华,稳定局势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夏钧的华东自治三省并无这方面的权责,倒愿意帮助中央政府。为次袁世凯倒是很喜欢这种愣头青的年轻人,若是天下都是这种头脑简单,又毫无大志的年轻人,哪要他这么费劲啊

“当然,我们华东自治政府上下对袁公都甚是钦佩,不似那些**党人,嘴叫喊着**,暗地里却在那里争权夺利。”朱晓诚满嘴跑着火车,说起昧良心话一点都不脸红来着,朱晓诚顿了顿说道:“只是……这贷款也是我们从洋人手上借来的,若是被洋人知道了,这后续的款项可就拿不到了,到时候我们也无法贷款给中央。”

“嗯老夫定然保密。”袁世凯听了不由谨慎起来,这事确实不能走漏了消息。

“另外这些款项都是借的,我们华东自治三省财政亦是不足,我们可以按照原额利金转贷给中央政府,这个利金还是得中央自负,另外我华东自治政府之军工厂皆属民营,采购所需资金也许中央自负。”

朱晓诚说了这么多,下面就是提条件的时候了。

以袁世凯的大方程度,众多有求与他之人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

第一更,今天出了点意外,更新晚了,三更少不了,今天写不出明天补。

第一卷 第五十五章 12式迫击炮

第五十五章 12式迫击炮(求订阅)

“此乃常理,中央借款自应中央承担利金。”袁世凯答应了,他不答应也没办法啊何况这对他乃是十分有利的。

有了这笔贷款,他的北洋政府就能够支撑下去。

朱晓诚接着拿出一封信,“这是我们委员长给袁公的信。”

真正的东西还是在信里。

朱晓诚走后,袁世凯打开信,只见信上夏钧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钧平生唯两执愿,一为国家富强,人民不受欺压,二为富甲天下,以足温饱矣……今民国初立,国势未起,方求自治以施展心中抱负,然中央仍为中央,地方仍为地方,钧定不敢以逾越矣唯求以华东自治三省匡扶中央,以平地方割据,望袁公与钧齐心,早日建立强盛民国,待国家强盛,钧富甲天下之日,便可功成身退……”

接着,夏钧又说到了体制问题,只见他在信中写道:“今中国民主之声喧嚣尘上,然中国民智未开,民主与人民何干?所谓民主实乃**党争权之名号耳。当前中国最需如袁公这般专政之领袖,以领国民复兴。”

“再则,钧虽爱财,亦取之有道,绝不收刮民脂为己用,钧意广设工厂,一来乃为驱逐洋货,二来乃为民国造枪造炮,则民国必强。然今中国商业难办,一为长江水上警察贪污腐败,二为铁路难修,三为货币混乱。袁公若能与钧长江都督之职以管制长江五省水上警察,并委钧自由开设铁路之权,另定复兴币为民国法定纸币,则钧愿为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