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萨拉热事件很快就持续升级

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

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

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这一个月里,华东自治政府向德国运输了近三亿元的物资,而加上之前的物资,已经累计达到了十二亿元,其中有一半是华东自治政府以储备形式运到德国的。

这些储备的物资,是华东自治政府认为德国会要,而德国暂时又不要的东西。德国在军事上很自傲,他们不认为战争会持续太久,所以对于储备到德国的那些物资,他们并不购买。

但他们的判断恐怕要失误了

这些物资终究还是会被德国买走,这一点夏钧并无担忧。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一百零六章 战争来临

第一百零六章 战争来临

世界大战爆发,让各国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

华东自治政府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夏钧制定了中立计划。

8月5日,夏钧公开宣布:华东自治政府中立。

同时夏钧警告各报纸,必须严守中立原则,不得偏倚任何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爆发,并非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是商业与工业上的原因。

首先是美国崛起;中欧出现第二帝国;远东日本帝国的兴起;英法德三个海外帝国的扩张(从一八七〇年到这个世纪末,英国获得了土地四百七十五万四千平方英里,法国三百五十八万三千五百八十平方英里,德国一百零二万六千二百二十平方英里,比利时四十四万七千平方英里、而美国则吞食了残余的旧西班牙帝国)和南非黄金的大量涌出(从一八五〇到一八五三,世界黄金年产量从一百八十一万九千六百盎司,增到六百三十五万零一百零八盎司,以后一直稳定到一八九二年,然后在一九〇八年又迅速增加到二千一百五十二万九千三百盎司),使世界进入了战乱时代。德法英俄之间的合纵连横使世界性的冲突迫在眉睫了。

在布尔战争中,德国对英国表示了敌意,加上其海军的扩张和德皇的“大吹法螺”,使英国也掀起了强烈的反德宣传,德国方面当然也不甘示弱。

这种宣传却使两国间的真正争执原因反而被遮住了:德国其实无意向英国挑战,更不必说侵入英国——但这却是普通英国人的想法——可是德国海外贸易的巨大扩张和其商业船队的不断扩大,却使英国商业受到了极大威胁。

从一八九四年到一九〇四年,德国的贸易总额从三亿六千五百万镑增加到了六亿一千万镑;商船吨位也增加了百分之二百三十四。这种贸易斗争到一九〇七年已经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当时美国驻意大利大使亨利?怀特由美国国务院指派,到伦敦去探询英国政府对第一次海牙会议的意见。以下为他与英国外长巴福尔的谈话记录:

巴福尔(低声的说):“我们真是呆子,因为在德国建造了许多船只和抢夺了我们的商业之后,我们竟找不到一个理由向德国宣战。”

怀特:“在私生活中你是个心灵非常高尚的人。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政治上不合道义的事情,向一个完全无害的国家挑战?德国不是和英国一样有理由可以发展海军吗?如果想与德国在贸易上竞争,你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工作。”

巴福尔:“那就是说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或许对我们而言,还是发动战争比较简单。”

怀特:“你居然会有这样的思想,真使我大吃一惊”

巴福尔:“这是一个‘是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