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一万三千多名日军被五万多的第二军包围,不管是装备、体力、士气上都是处于绝对的下风,很快这一万三千名日军就被第二军分割成了十几个小块,并快速的被华东第二军所歼灭。

神尾光臣在喊完口号不久,就被迫击炮弹当场炸死了。

这场歼灭战持续了大概两个小时就结束了,一排排日军举起双手被押了下去,但投降的日哦均并不是太多,只有两千多,其他的则被就地打死打伤。

面对一地的尸体和伤员,华东军显得很谨慎。他们按照步兵手册里所教的那样,成群的对进行战场打扫,一些士兵负责注意四周的情况,一旦有倒下的日军伤兵想要放冷枪,马上将冲锋枪和轻机枪的子弹扫过去再说。

而其他士兵,则负责打扫战场。

“长官,那些伤兵怎么办?”第二军参谋对第二军军长林成贵请示道,林成贵这个第二军军长是临时的,虽然他没什么文化,但学习了四年下来,文化方面的不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起码在战术问题上不会犯下什么错误。

林成贵为人淳厚,夏钧对于这个老部下是非常器重的。再说作为军长,有一群参谋辅助,只要这些参谋不是吃干饭的,林成贵的指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还能怎么办,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尽快终结他们的痛苦。”林成贵抽着烟回答道。

“啊~哦”

参谋人员很快明白了林成贵的意思,所谓人道主义精神,只是不想浪费药品罢了,虽然药品要多少有多少,但带着一群日军伤兵也让林成贵感觉麻烦。

第二军在平度以北快速打扫战场,将日军的尸体掩埋到了平度的一个阴沟里,又处决了那些伤员,一起扔进了阴沟。

这一细节后世被曝光出来,那时候中国解释说,当时第二军军长林成贵的命令是以人道主义精神去结束日军伤兵的痛苦,但下面某些军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命令,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发生。

第二军解决了平度的日军,很快便北上与第一军汇合。

此时第一军正在与莱州一线的日军对峙,根据侦察机的报告,在莱州湾内发现了十余艘日军大型军舰。这让第一军不得不远离海岸线十公里之外,否则一旦进入那个区域,就有可能被日军军舰炮击。

……

9月8日,下午,一大对的物品被送到了诸城。

这些都是从被剿灭的日军身上缴获的军刀、枪械以及一些个人物品,同时还有一的堆日军军官的尸体。

华东军将这些战利品整齐的摆放在地上,接着上百名中外记者涌入了这一区域,拿起照相机一阵狂拍。

第十六师团最高指挥官神尾光臣的尸体成了记者们拍摄的重点对象,不过神尾光臣已经被炸地面目全非,脸上一片血渍,只能从他的军服上判断出,他的身份是第十六师团最高指挥官。

华东军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出乎了所有中外记者的预料,根据华东军一位参谋人员的透露,这次歼灭日军总数达到三万余人,而华东军自身伤亡极少,阵亡人员还不上百。

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参谋人员的透露,让所有人为之震惊。

与此同时,诸城指挥部内,夏钧和参谋部人员正在调动着潜艇和轰炸机编队,准备对日军的军舰进行轰炸。

诸城的轰炸机编队挂上了鱼雷和重磅炸弹,陆续飞往沙河镇临时机场。驻守在大连和连云港的潜艇部队也已经在胶州湾集结成功,总共集结了二十六艘VIIB型潜艇,这些潜艇正潜伏在日军军舰三公里外的水下,随时等候作战命令。

“预计补给车队两个小时后就会到达沙河镇临时机场,一切准备就绪的话,轰炸机编队可以对日军军舰进行两轮轰炸。”

参谋部经过精密计算,以日军军舰每小时20节的逃离速度计算,轰炸机编队从沙河镇临时机场起飞,对日军军舰进行轰炸,返航后再起飞,还能赶上日军军舰对其进行第二次轰炸。

不过前提是装弹速度要快。

“轰炸计划起码要等带一天之后才能准备完毕。”参谋部得出结论。

“那就等上一天。”夏钧点头说道,“让潜艇部队不要冒头,以免打草惊蛇。”

……

华东自治政府与日本政府的互相宣战,引发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不过就西方国家还是把主要的目光放在欧洲战场。

欧洲战场上,德军和英法联军正打得热火朝天,德国已经快逼近巴黎了。

九月八日,从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