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我认为日军上次进攻死了十几万人,这次应该不会重蹈覆辙吧”副参谋长张博兰猜测道。

陈轩宇摇头说道:“如果日军只防守的话,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日本既然要坚持打这场战争,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进攻,这才能使他们赢得战争,没有其他办法,而且日本为这场战争做了近一年的准备。”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日军拥有大量火炮,而且多数都是重型火炮。这些火炮数量显然不少,若是他们要进攻的话,首先就会用密集火力对我们的堑壕的某段进行狂轰滥炸,然后再投入众多兵力进行突破。”

就在参谋们推演时,夏钧开口说道:“这样不行,我们不能等日本率先进攻再还击,这会增加我们的伤亡。”

堑壕战是消耗战,日军此时显然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火力掩护,如果被日本先发制人的话,虽然能够将堑壕防守下来,但华东军同样要付出一定的伤亡。

堑壕这东西虽然坚固,但如果炮火密集到一定程度,还是可以被摧毁的,只是摧毁了一道还有一道罢了。

“我们要先发制人。”夏钧挥手说道,“至于那个停战协议,大家可以把它当废纸了。”

反正赔款已经拿到了,这个停战协议也已经快到期了,提前作废也没什么了,此时最重要的是对日军可能的进攻施行反制措施。

“是。”众人应道,陈轩宇接着说道:“委员长,现在三军都已准备完毕,马上就可以对日军进行原定作战计划。”

“不过我建议对进攻点进行一些调整,根据侦查情况来看,日军的进攻点可能是从黄水河一带进攻,即可能向南进攻也可以向东进攻,而我们在东面的防线则显得更弱一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进攻,他们的重炮肯定集中在这一带,等日军进攻时,我们先派遣轰炸机对他们的重炮进行打击,接着我们可以出动空降团对日军重炮兵团进行斩首,一般情况下就算不成功,也可以让日军重炮哑火。”

“然后呢?”夏钧问道。

“然后我们以火炮、战术轰炸机对日军堑壕进行轰炸,以强大的火力掩护A集团军向前突破。而此时这里应该集结了日军大部分的进攻兵力,我们以火炮、飞机、战车为尖锋面对日军肉体之躯,完全可以毫无悬念的将其击溃,然后再进行纵深穿插,A集团军负责开路,B集团军紧跟其后,然后对一部分日军形成分割包围的局面,这个大小可以根据战况发展来决定,然后再将包围起来的日军进行歼灭。”

看着沙盘上的推演,夏钧思考着其中的可行性。

“如果A、B集团军抽调后,那么这段B集团军负责的防线怎么办?”蔡锷看着沙盘上的推演变化,对陈轩宇问道。

蔡锷对这些部署听得并不是很懂,像空军、战车之类的东西他并无太多的概念,飞机虽然见过,也略有所谓。但战车是什么还真不懂。

“B集团军的防线可以由各省国战军和华东民兵部队防守,如果日军可能攻击这里的话,可以C集团军或者D集团军抽调到这里,各省国战军可以转移到其他没有战况的防线去。”陈轩宇回答道。

出这个作战部署上可以看出,华东军并没有把其他省的军队拿去当炮灰的意思,而且显得信心十足。

“若是一切按照这个轨迹发展,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把日军的重炮群端掉,这也是当前我们最大的威胁,那么接下来就好打得多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很从容的进行这场战争了,以我们的强大的堑壕突击能力,不断将小部分日军分割出来歼灭掉。当歼灭的日军数量达到一定程度,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顾虑的把C集团军与D集团军抽出堑壕加入围歼日军的序列,而堑壕组成的防线则完全交由二线部队防守。”陈轩宇继续推演道。

“如果日军的进攻不在黄水河一线怎么办?”刘文洪担心的说道:“以日军的骄傲自大来说,他们可能不会相信他们会失去制海权。他们说不定会选择从沿海进攻,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他们的海军的炮火支援。”

“如果日军是从沿海进攻,那么我们照常从黄水河一线突破,再伺机寻找机会端掉日军的重炮群。”陈轩宇想了想说道,“这需要制定多套应对方案。”

夏钧听完这个方案后点头说道:“这个计划可行,而且日军现在确实在向黄水河一线调动大量兵力,变数可能不是太大。”

“那我们的参展部队如何安排?”曹锟这时问道,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倒不是怕部队会不会被拼掉的问题,奔赴山东响应国战,按照吴佩孚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