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1/4页)

“水不是问题,可以从汉水调。”夏钧对陶成章说道:“我们可以在牡丹江口修一座大型水库,以汉水的流量,基本上供应到河南是无比充足的。”

“那样得花多少钱啊”陶成章嘀咕道。

“同时定都河南,也是为了加强治理黄河的力度。”夏钧继续说道:“再则,河南经济发展没什么优势,湖北的经济发展则有很多优势了,基本上内陆的经济发展中心就是湖北武昌、汉口这片区域,再把都城定在那里也没什么意义。”

“好吧”陶成章也未坚持,夏钧的意志在内部就代表着绝对的权威,每当夏钧用这种肯定的语气说话时,就是很难改变他的想法的时候了。不过平时夏钧却是一个能虚心听建议的领袖,但他本人也很有主见。

事实证明夏钧的主见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也正是他这个强势的领袖的存在,才创出了如今这样的基业。

基调既然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选择到底是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开封的时候了。

甚至有人提出,在开封和郑州城之间从新新建一个城市,一个全新的城市,不受任何制约,可以放手进行城市规划,而且成本也更低。

主张这个提议的人虽然不多,不过夏钧却充分的已于重视,开封和洛阳都是好多朝的古都,城市中遗留的古建筑不好去动,规划起来难免麻烦,还不如在城外郊野中划一块地出来,但同时有把开封或者洛阳圈进去,名义上同样还是定都洛阳或者开封,不过规划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定都之后,杭州则依旧做为陪都存在,杭州的行政意义还不是其他城市暂时可以取代的,而且未来中国在沿海也需要一个重点的行政中心存在。

“洛阳地形不够平躺,四面多山,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够大。”

“还是开封好一些,而且不仅有宋代文治之盛,岳飞也在北伐过程中取得了朱仙镇大捷,文治武功皆具。”

朱仙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属于同一级别,位于开封南部,属于开封地区管辖。

民国的开封,因为地处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比其他城快些,因此是当前的省会,并非是郑州。

在定都洛阳还是定都开封的讨论中,大部分的意见还是选择定都开封。

“那便定都开封吧我们在开封城外兴建新都城。”夏钧点头说道。

就定都的讨论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是否定都开封郊外,还要看接下来的详细考察,若是真的不适合当都城,那也只能换地方。

——————

第三更到,今天三更一万字了。

同学们有月票的来点吧

第一卷 第两百五十二章 帝国成立,设内阁

第两百五十二章 帝国成立,设内阁

十一月一日,华东广场上人山人海。

今日是中华帝国建国大典,不过按照夏钧的吩咐,还是一切从简,没有去弄出什么浩大的声势。

只是人民群众的声势很浩大,各界人士纷纷涌入华东广场进行观礼,将偌大的广场挤得满满的,政府已经启动了防踩踏措施,大批警察在广场上维持秩序。

一大早,夏钧就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人群顿时发出热烈的欢呼,夏钧脱下军帽向群众致意。

在夏钧身边的则是李诗婧,她今天也一同出席建国大典。

一同出席建国大典的还有各军区军长、参谋,以及华东政府的行政的官员,基本上能到的都到了。

北洋政府的高官们也到了,不过他们只是配角。

八点整,九十九响礼炮轰鸣,夏钧开始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到高高的话筒前,众人不由屏息倾听。

“我宣布,中华帝国今天正式成立了。”夏钧缓缓的用高昂的语调喊道:“中华民族自辛亥年推翻异族统治,从那时起就意味着中华民族挣脱异族带给我们的苦难与枷锁,中华帝国的建立,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开始迈向全面复兴的步伐,中华民族……万岁”

下面的群众顿时沸腾了,跟着夏钧高喊:

“万岁……”

“万岁……”

“万岁……”

夏钧举起手压了压,广场上快要挤满的群众终于是停下了欢呼。

“承蒙国民推举,钧今日就任帝国元首,虽不才,然可向全体国民再次保证,当做到五项要求,第一:让所有中国国民实现温饱。第二,让每个出生在中国的国民,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第三,专政体制下,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