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战时若当了逃兵或者怯战,则将连累他们的部落和家人。

但在待遇上也是不错的,起码这些土著士兵觉得伙食好得一塌糊涂,物资条件很不错。

同时果敢汉族打出了一个吴越同舟的旗号,那就是将英国人赶出缅甸,这让那些土著士兵同仇敌忾。

在重视思想教育的情况下,以及残酷的连坐制度威胁下,这些土著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很高。

虽然训练方面让那些从华东军调过去的军官有时气得无可奈何,但随着这些土著士兵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情况逐渐有了好转。

平时果敢汉族除了训练就是出征作战,作战目标就是那些土著部落。

强者为王,这就是缅甸北部的至高法则,你若不服我,不接受我的行政管理,不接受我的权威,则兵戈相向,打到你服为止。

打服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收编的时期,为此果敢汉族已经在国内支援果敢的军政人员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和宣传体系。

调往果敢地区的国际文化宣传部,则在缅甸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一个汉化机构,专门教导山越之民,以服王化。

像这样的政策,从古至今汉族都在不断向南进行,一度发展到了越南,而越南的汉化程度也是很高的,此时越南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汉化程度。

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这些地区,或早或往,都逐渐完成了汉化过程,其中以贵州的汉化最晚,明代时贵州还不断有叛乱发生。

越南的汉化从唐代开始,明代一度纳入中国领土,但后来还是分裂了出去,汉化进程被中断。

对南方土著的汉化,是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的一个进程,其政策是比较柔和的,很少进行民族屠杀,因为南部的土著基本上没有形成民族概念,但汉族的先进文化南下之后,也自动融入了汉族体系之中。

如今中华帝国则要重启这一进程,果敢汉族是向缅甸这一地区扩张的先锋。

对缅甸土著的汉化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行动,只要汉化了这些缅甸土著,那么缅甸也是中国的。

大半年下来,缅甸的果敢汉族打败了一百二十三个大小部落,由于华东政府不断向缅甸派遣军政人员,果敢汉族在缅甸北部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那些土著部落皆纳入统治范围。

就这样,果敢汉族武装势力组建形成了一个武装政权。

这个武装政权在得知中华帝国成立,经过商议,共推举杨联兴为‘缅甸王’,相当于是成立了一个藩国,而这个藩国的成立,得到了夏钧的批准。

藩国的成立,只要在文化上抓好,反叛的可能性基本上等于零,再说这个藩国是以汉人为统治核心,怎么可能反叛。

若是像后世越南那样的,他们本身不是汉族,虽然越南自古长期汉化,但终究属于狼子野心的一类。

若不是果敢地区的汉族为核心,夏钧绝不会同意成立这个藩国。

当然,这个藩国的名义只是暗地里的,名面上中国还是和缅甸北部汉族政权没有任何关联。

同时缅甸地区的果敢汉族,也将不正式公开自己的汉族身份,而是号称‘果敢族’,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自己是汉族就可以了,对外怎么宣称那是另外一回事。

之所以要号称果敢族,那是为了不让英国佬扯到中华帝国头上。

反正中国在国际规则上是没有违反的,所以英国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而且这个政权,多数的人口都是缅甸土著,英国人想扯到中国头上都没办法。

很快,在缅甸北部就出现了一个‘果敢王国’的政权,这个政权以汉族为贵族,土著为平民。

这个政权军政方面基本上都是由中华帝国的派遣的指导员管理,但这些指导员的身份则是‘丛林虎保安公司’的人,已经在中华帝国军政两界除名,不再属于中华帝国的正规编制。

果敢王国对于土著部落的统治使用的是柔怀政策加铁血政策,属于那种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类型。

平时征税也不多,能让那些土著人民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加上对生产力的改善,那些土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样一来,首先就打好了民众基础,加上政治宣传,缅甸土著会认为果敢王国是把他们从英国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正义政权。

同时通过对英国人的邪恶宣传,以及果敢王国统治下的美好生活憧憬,让这些土著的抗英积极性提高。再不断对这些土著进行汉化,那么这个对抗英国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