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1/4页)

美国、德国、法国、俄国则走出了帝制制度。

但总的来说,非帝制国家开始占据上风,这给国际资本的流通带去了一定的便利,大大降低了国际资本的运作难度。

日本虽然也维持着帝制,但他们已经开始勾结国际资本以对抗中国,英国虽然也是帝制国家,但却是很早就像国际资本妥协了的国家。

也就是说,唯一一个没有被国际资本渗透的国家也就只剩下中国了,中国针对国际资本已经建设起了完善的壁垒,将国际资本阻挡在外。

国际资本鼓吹的就是自由贸易,以及资本自由。

中国此时也在鼓吹自由贸易,但却不赞同资本自由。

中国支持自由贸易是因为自身的对外出口制造业发展迅速,能够在制造业方面与美国正面抗衡,美国的商品在市场上根本挡不住夏钧利用兑换平台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但这个资本自由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资本自由则是自由投资等等,目前中美双方都在暗中排斥对方的资本,资本壁垒开始显现。

国际资本以美国为大本营,为他们的资本提供保护,而中国民族资本以本土为大本营向外扩张,同时将国际资本排斥在外,以对民族资本提供强力的保护。

在国际上逐渐出现了中国资本与国际资本争锋相对进行竞争的局面,双方在世界各地的投资都充满了竞争。

国际资本为了对抗中国民族资本,已经加大了对南美洲的资金投入,同时开始大力拉拢南美国家。

中国也在大力拉拢南美洲国家,相比美国,中国为南美洲国家提供军队训练,及以优惠价格向他们出口军火,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农业技术等等。

其中中国的农业技术让中国在南美洲拉拢了一大批的国家,南美国家是传统的农业出口区域,在受到中国的农业冲击之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很疲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渴望得到中国的农业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对于亲中国家有各种扶持政策,例如帮助建设其基础公共设施、基础国防设施以及帮助发展一些基础工业等等,没钱中国还可以向其提供贷款。

这是亲中国家才能享有的扶持政策,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政局不够稳定,态度不够明显,因此中国只是暂时提供了一些农业高产作物给他们。

农业上的扶持也是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放宽中国资本在其国内的投资,特别是原材料开采方面的投资,以及下调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

目前比较死心塌地跟随中国的也就只有拉希德阿拉伯王国,至于南阳共和国和缅甸王国那是本来就是华人政权,基本上等于是中国的一个省,严格的说是一个区域,省级太小了,南洋共和国和缅甸王国的面积都比较大的。

中国在拉希德阿拉伯王国攫取了大量的石油,而阿拉伯王国却没有得到多少利益,因此中国对拉希德阿拉伯王国的扶持力度也比较大,每年援助拉希德阿拉伯王国的粮食就达到一百万吨了,足够拉希德阿拉伯王国全部民众吃的了。

拉希德阿拉伯王国充分听取了中国的建议,将中国援助的粮食平均发放给国民,解决了拉希德阿拉伯王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也为拉希德阿拉伯王国取得了巨大的威望,国内政局非常安稳,阶级矛盾非常低,人民对政府十分拥护。

中国要扶持的国家,在内部矛盾方面一定要十分轻微,深入点说就是证据要稳,人民生活要能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有助于塑造形象。

如果被中国扶持的国家国内乱七八糟,统治者贪得无厌,不顾人民死活,导致国内动乱不断,这样的国家只会成为敌人的反面教材。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两百八十七章 1917年发展报告

第两百八十七章 1917年发展报告

希望各位同学支持正版阅读,鞠躬。

——————

1917年,同样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的对外军火出口比较稳定,但利润显然没有之前高了。

俄国不从中国进口军火了,其军火被中国卖给德国,德国人又没太多钱了,因此只能以优惠价格卖给他们。

虽然就算是以优惠价格卖给德国也有很大的利润,不过毕竟没有之前的暴利了。

协约国则开始优先向美日两国订购军火及船只,不过在飞机、战车方面,还是得向中国订购。

欧洲战场上的飞机与战车有八成都是中国制造的,随着美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