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1/4页)

一架战车的操作手瞄准了远处的一个苏维埃红军的机枪火力点,一发高爆弹打出去后,轰的一声,那个火力点直接哑火,操作机枪的苏维埃红军士兵当场阵亡。

五个装甲师中间还夹杂着一些75mm自走炮,这些自走炮有些无所事事的跟在后面,这是反战车武器,现在主要用来打击碉堡。

装甲师行进之中,迫击炮也在一路支援前方的战车。

相比实现了自走化的75mm反战车炮,迫击炮还是靠人工背负和车辆牵引,机动性还不是太高。

面对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阵地上的红军彻底乱了阵脚。

他们的武器根本无法对付这些战车。

叶戈罗夫在指挥部获知这一情况,立即下令炮兵开火。

炮弹突然从天上飞来,向俄军阵地上突击的装甲部队当即出现了一些伤亡,然而红军的火炮一开火,马上就像痛了马蜂窝一样,天上的俯冲轰炸机成群的对红军的火炮俯冲下去,然后投下炸弹,又迅速拉升飞上高空。

炮兵部队立即反应,对暴露了位置的红军火炮进行打击。

红军的火炮还没打出几发炮弹,很快就被投下的炸弹和飞来的炮弹给端掉了大部分,火力顿时大减。

苏维埃红军发射的炮弹阻挡不了中国装甲部队的推进脚步,装甲部队很快突入了红军阵地。

双方步兵的战斗马上展开,红军的火炮也停了,当步兵发生了战斗之后,那里已经成了双方跑进的禁区。

然而苏维埃红军步兵所面对的并非是传统的步兵,而是装甲兵。

红军的阵地被突击的装甲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五个装甲师从这道口子迅速突破。

在装甲师后面,成群的中俄步兵师已经就跟在后面,从这道被撕开的口子涌入红军阵地。

炮兵部队也在不要的向前转移火炮,以配合装甲部队的纵深穿插。

突破了红军第一道防线,装甲部队开始碾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叶戈罗夫在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之后,立即下达了后撤命令,将第一道防线中的红军撤退到第二道防线上进行防守。

然而由于中国装甲部队突击速度实在太快,第一道防线中的红军部队后撤并不是完全及时,有小半红军被跟着中国装甲部队推进的俄国国防军所包围。

歼灭战很快展开,歼灭战主要由俄国部队负责,虽然是歼灭战,但伤亡最大的往往是这种近距离作战的歼灭战,因此在作战任务分配时,中国军队不负责歼灭这些红军部队,只负责突击、拦截、包围三个方面。

在靠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时,装甲部队稍作休整,等待后面的炮兵跟进,以及空军的准备。

滚滚的钢铁洪流在经过半个小时的修整之后,在炮兵、空军的配备下,冲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

不到二十分钟的战斗,装甲部队就突破了红军第二道防线,在战车的轰鸣声中,红军开始撤向第三道防线……

然而让叶戈罗夫感觉到恐惧的是,第三道防线很在一个小时后再度被中国战车部队突破。

剩下的只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中俄联军,叶戈罗夫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抵挡,因此他在请示了斯大林之后,决定开始大撤退。

叶戈罗夫将部队分为三批撤离,每一批大概一百万兵力左右。

最后一批部队死守第四道防线,以拖住中俄联军,让第一批、第二批撤离的部队能够渡过伏尔加河。

东方面军有三百万兵力,然而这三百万的兵力的装备落后,而且面对兵力有八十万的中俄联军来说并未有太巨大的优势。

特别是在中俄联军战线拉得不长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因此叶戈罗夫决定进行战略后撤,他的决定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中国装甲部队一鼓作气,三个小时之后突破了苏维埃红军的第四大防线。

五十万俄国步兵跟在中国装甲部队后面,对苏维埃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包围歼灭。

尽管红军有三百万的兵力,然而这么多的兵力分布在防线上,根本没办法集中。

因为一旦离开防线,和中国打赤luo裸的野战,其下场就是被飞机、大炮、战车轻易干掉,因此兵力更为庞大的苏维埃红军,反而被俄国国防军的步兵进行分割包围。

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密集的枪声,歼灭战进行得异常激烈。

新俄国国防军的士兵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