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白,不过他可做不了主,所以也是暂时应付着,唐绍仪也要求要报告袁世凯,所以第二次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南北议和真正能拍板的就是三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孙中山,另外一个则是夏钧。

而袁世凯这边还未与夏钧谈妥,12月25日,孙大炮回国了,成千上万人前往上海迎接,同时还有各中外媒体、各国使节等等。

一回到中国的孙中山,便在程全德的邀请下前往了南京,程全德已经打算投靠孙中山这一派系,以防止光复会对他秋后算账。

到了南京的孙中山顿感局势棘手,当前他们不仅要和袁世凯谈,而且还要与由光复会发展而来的复兴党谈。

南方**势力分为两派,一派就是以武昌**政府和其他各省为主的派系,由于实力不强,所以联合起来,他一回国变成了领袖。

另一派就是以夏钧为首的复兴党人的华东临时政府,控制着华东中南部三省,同时也是当前实力最强的一派。

不过华东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他们主张南北议和,以稳定中国局势,在华东临时政府的主张下,南北再打起来基本上没有可能。

接下来,就是看三方如何在谈判中谋取最大利益了。

夏钧见孙中山回国了,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自治、关税,以及政府采购军火等东西必须考虑华东临时政府。

————

第一更到疯狂码字了兄弟们有月票的扔月票,没月票的,推荐票也可以啊

第一卷 第三十四章 南北议和之主动

第三十四章 南北议和之主动

孙中山回国后,于当天立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进行谈判,夏钧派遣的谈判团以陶成章为首。

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在思想上本身并不排斥专制,对这次谈判的底线也很明白,虽然与孙中山等同盟会的政见不符,并且积怨已久,不过还是接收了谈判提议。

于是在上海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即与袁世凯派遣的以唐绍仪为首的谈判团进行谈判,也和以伍廷芳为首的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

袁世凯的谈判团,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也和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十四省谈判团即与袁世凯进行谈判,也和华东临时政府进行谈判。

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谈判中有一个人值得注意,那就是汪兆铭,此人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提起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就肯定非常熟悉了,他笔名精卫,人称汪精卫。

因为之前梁启超讽刺同盟会是远距离**家,所以联合和好朋友四川人黄复生,以及炸弹专家余培伦等谋炸摄政王载沣。

结果没炸成被抓住了,清廷知道**党人不怕死,怕杀了汪精卫与黄复生会引起民众反感,因此判处他们无期徒刑,关押在法部大狱之中。

袁世凯出山后,向清廷提出的几个条件之一就有赦免**人在其中,而此前最大的政治犯就是汪精卫与黄复生了。

汪精卫此人在口才、笔才及组织能力上都非常出色,同时还是个帅小伙,袁世凯到了北京后,感觉汪精卫是个人才,便把他请到家里来,谈及政局时,汪精卫滔滔不绝,深受袁世凯的赏识。

另一边,汪精卫很快也了解到了袁世凯的政治抱负和种种手段,深为袁世凯所折服,于是便从**党那边倒向了袁世凯一方,同时写信给**同志和好友,极力为袁世凯说好话,其中黄兴就被其影响,声称袁世凯若逼迫清廷退位,可以让袁世凯当大总统。

谈判开始后,袁世凯便委任汪精卫为北方何谈参赞,对外秘而不宣,混入**党之中,斡旋于南北之间,暗中帮助唐绍仪。

不过袁世凯还不放心,他最放心的还是亲人,所以当天下午把汪精卫又叫了过来,让他和儿子袁克定拜为兄弟,其意思也就是拜他做干爹。

汪精卫没有犹豫,当即与袁克定互相磕了四个头,接着又与袁克定一起向袁世凯磕了四个头。

接着汪精卫到了上海,随即打入**党之中,**党把汪精卫当成死里逃生的好同志,优秀的**党人,并委任他为南方首席参议。

袁世凯那边任命汪精卫为北方参议,**党这边也任命汪精卫为南方参议,而且还是首席的。

以陶成章为首的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在与伍廷芳为首的十四省谈判团谈判时,伍廷芳提出了一个提议。

那就是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