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偷偷兑换的。

由于华东自治政府在大量造船,其他国家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连内部也没怎么察觉其中的诡异之处。

而华东近海运输公司,随着集装箱码头的使用,利润大大增加。

就以原先削价竞争的价格来说,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还要亏损的,都是靠华东的那些工厂支持才撑下来。

而使用了集装箱以后,就算是削价的价格,也是有略微盈利的。

怡和洋行这下算是彻底撑不住了,加上英国正在抽调资本,英国商人都忙着回国准备战争。

所以怡和洋行在年初也随着太古洋行而倒闭,倒闭的怡和洋行开始出售他们的商船,但结果却没人买,只有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开出了一个白菜价。

谁都看得出来现在中国的近海运输已经被中国人所垄断了,因此没有哪个傻子愿意将资本投入到这个深渊中来。

最后怡和洋行只得将手上的船以白菜价卖给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从此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独霸国内运输。

不管是沿海港口间的,还是长江水道的。

这无疑在运输上形成了一个隐性的贸易壁垒,这让其他国家在中国的市场迅速丧失,忙于准备战争的各国也无心应对。

日本想应对,但暂时缺乏有效手段。

美国还能在投资中分到一杯羹,华东自治政府在美国的投资也有很大盈利,双方都在往对方国内加大投资。

夏钧在美国加大投资的项目也就是军火了,他和塔娜合股的阿布洛特集团此时已经发展得初具规模。

由于是美国的企业,这时候依旧可以从美国那里拿到贷款。

美国不是参战国,在贷款业务上不是很受影响,因此华东自治政府唯一能以商业名义贷款的对象也就只有美国了。

阿布洛特公司基本上也把能抵押的都抵押出去了,换取到了近两亿美元的贷款,这些贷款全投入到了军工业之中。

——————

第三更到

一万六更新完毕,呼唤月票

第一卷 第一百零五章 一战爆发

第一百零五章 一战爆发

“一二一,一二一。”

“效忠民族,效忠校长。”

“一二一,一二一。”

宽敞的校场内,华东军事大学的学生正在晨跑,带头的一人高声喊道,后面跟着大喊着口号。

从第二、第三到第四届,大多数学生都还未毕业,不过有些学生已经是团长了,更有些第一届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旅长了。

这些学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军中的低级军官,或者是立了功的普通士兵,他们在经过扫盲之后,被送入了华东军事大学。

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报名入校的学生。

这两类人各有不同,从军中入校进修的有一定的武功,而那些学生则有一定的文功。

一般来军校进修,回到军中基本上就等着被提拔了,而那些没有军事基础的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很多则是要从基层做起了,除非是成绩特别优异的。

所有学生都很努力,如果不努力,将会被剔除出去。

在军校中受到的教育,让他们对夏钧忠心不二。此时的中国,已经初步走向富强,这样的变化使得无人质疑夏钧的威信。

尽管夏钧还没很多学生来得年纪大。

夏钧目前已经很少在军校授课,授课方面都交由下面的人去进行,其中陈轩宇和和刘文洪两个参谋则任副校长。

刘文洪算是进步最大的一个了,由于在军部担任参谋,加之出了军校也十分努力,因此成为了最有出息的几个毕业生。

杨烈和吴峰二人则是第一师的两个旅长,第一步兵师被人暗地里称作‘禁卫师’,因为委员长亲任师长。

那些赶在前几届的都有很大的出息了,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后来者的机会。

一个偌大的中国,其国防就需要庞大的兵力。

中国不是美国,美国只需要几万士兵就可以维持一个国家的安定,但中国绝对需要更多的兵力。

夏钧虽然不怎么在军校里授课,但还是会经常来军校的,基本上隔三岔五的来视察一次,问及最近的考试成绩时,刘文洪说道:“第三届的学生里,就属这个张自忠最为优异,文考必得第一,武考也不错,算是上等。”

“嗯这个学生要重点培养。”夏钧对刘文洪说道,“等明年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