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败?

而且日本陆军在山东挖出了完备的堑壕,按理说不应该的。

所以那些苦苦研究堑壕战的国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普遍都不相信,认为这可能是华东自治政府鼓吹的虚假战果。

对于这个战果,各国显然是不相信的,因为这太快了。

不过就山东战局来说,随着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只的覆灭,也已经没有太多的悬念了,只在于日军能在山东坚持多久。

中国华东空军一举歼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特别是各国海军纷纷意识到了空对海的巨大优势,这是一种空军对海军的先天性优势。

华东空军的战绩也让各国开始高度重视空军的发展,并且英国、美国开始发展航空母舰技术。

美国很早就开始研发航空母舰了,大概飞机刚诞生不久之后就开始了,不过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飞机在甲板起降依旧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就去年华东空军轰炸日本第三舰队以来,各国也就意识都了飞机的重要性,而到了今年,日本在众多防空炮之下依旧难逃噩运,再次证实了空对海的巨大优势。

山东中日战争证明,空军是一种能够左右战争的军中,日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没有取得制空权。

没有制空权又变为没有制海权,没有制海权再次延伸为陆地战争的失败后果。

这就是日本最大的失误,但他们学习的代价却是非常昂贵的。

各国很多报纸普遍对华东政府披露出的捷报进行质疑,他们认为这不太可能,毕竟太违背常理了。

而且那个十天内全歼日军的言论,更是让各国军方、媒体嗤笑不已,真是异想天开的中国人。

然而不管外界相信不相信,战争还在继续不是吗?

自十一月二十日国战军发起进攻以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南线、西线的二十五万余日军歼灭。

日军南线、西线的崩溃,意味着日军的生存空间被缩小到了东线的狭小范围,已经彻彻底底的被包围了。

日军沿着已经枯涸的黄水河河道布置了一道新的防线,与东面防线形以及北方的海岸线成了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很小,最大的距离也不过十六公里,华东海军的大炮随时可以对大部分日军进行轰炸。

突如其来的失败让东线的日军还迷迷糊糊的,不明白怎么的南线和西线就被国战军给突破了。

但很多日军士兵还是感觉到了当前局势的危险性,甚至预感到这已经是失败的前奏。

近五十五万国战军则在龙口进行修整,没有急着与日军进行决战。但C集团军则开赴到了黄水河一线,不过距离日军也有五公里远。

日军正在黄水河一线加班加点的挖掘堑壕,试图在那里建起一条坚固的防线,以阻挡国战军前进的脚步。

……

招远总指挥部内,刘文洪对夏钧建议道:“委员长,现在日军已经被我们压缩在这一三角地带,可以进行战前轰炸了。”

陈轩宇跃跃欲试的说道:“委员长,我们的秘密武器应该可以亮出来了,现在日军的无线电已经被彻底干扰了。”

“没错,我们的秘密武器是可以拿出来亮一亮的时候了。”张博兰附和道,同样显得十分的兴奋。

他们指的秘密武器,就是白磷弹。

白磷弹,一种十分恐怖的武器

杀伤面积大,杀伤能力强,这在后世属于违禁武器,被国际上所禁止使用的东西,因为这种武器太残酷了。

“那就开始轰炸计划吧”夏钧点了点头,批准了该计划的执行。

很快总指挥部就把命令传达给了华东海军、华东空军,以及E集团军。

……

黄水河一线,日军正在加紧开挖堑壕,此时日军在这一三角地带还有近六十余万人,整个山东日军并非情报上的八十余万,加上日军后勤人员,已经是近百万了。

内山小二郎此时正试图用无线电联络本土陆军部,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无线电全都无法正常使用了。

内山小二郎明白,此时战局不利,也许政府会通过政治手段挽回覆灭的结局,但这需要信息上的交流。

由于无线电无法使用,山东日军在这个时候也无法将详细的战况发回本土。

此时的内山小二郎逐渐醒悟过来,大日本帝国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步入了支那人的算计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