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哼,象个老儒,还不如凶巴巴的。”

卫鞅不禁哈哈大笑,“哎呀呀,你这小弟,难缠得紧呢。说吧说吧,别噘着嘴了。”

布衣士子看着卫鞅,脸色竟是红布一般。卫鞅亲切的拍拍他肩膀,“别紧张。有不好的消息么?”布衣士子身子轻轻一抖,又立即镇静下来,“兄台,与你对弈的那个大商人,是秦国秘使。”

卫鞅闻言,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又是秦国?洞香春的种种巧合刹那间在他心中闪过——老人说秦国,下棋执“秦国”,对手又是秦国秘使——莫非真是天意?倏忽间,一阵警悟从心头掠过,竟有清凉舒畅之感。卫鞅长长出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他至少能明确断定,秦国秘使至少对他没有恶意,不会是坏事。突然,他对这个短暂相识的布衣士子顿觉亲切,双手扶着他的肩膀释然笑道:“不问你是谁,多谢你了……哎,你身子为何发抖?凉风吹得?”卫鞅说着便解下自己的长衫,给布衣士子披在身上。

布衣士子微微喘息,“略受风寒,不打紧。兄台不要再去洞香春了,有大传闻我来告你。”

“呵,又不让我去了?好,便不去。哎,是否你不在洞香春做了?”

布衣士子摇摇头笑道:“你本该回陵园了,又牵挂消息不通,解你一难还不好?”

卫鞅没有想到这个邂逅的少年竟是这般聪颖,竟然能想到他的处境,不禁涌上一种欣慰,轻轻一叹,“是啊,我不能老在上将军眼皮下转悠,我应当离开,也得好好思谋一番,许多事事我还得想透啊。”

布衣士子一拱手笑道:“我走了。长衫给你。”

卫鞅笑道:“下夜凉如水,给我何来?”

布衣士子又漏出那种顽皮的笑容,“兄台一件官衣,明日如何出门?”

卫鞅被他说破,不禁哈哈大笑,“你呀,鬼灵精!哎,我这小吏无车,不能送你,不若到我的小屋痛饮手谈一夜,如何?”

布衣士子明亮的眼睛一扑闪,笑道:“洞香春近在咫尺。我走了。”说完竟是匆匆去了。

第四章 秦国求贤令

一、车英出奇计 洮水峡谷大血战

终于,秦孝公接到了景监派斥候送回的紧急密报——两个月内六国不会攻秦。

这时,渭水平川的老霖雨缠缠绵绵的下完了,正是太阳刚刚晒干地皮的时候。他看完密报,打马出城,沿着栎水北岸向西飞驰出三十余里。遍野葱绿,阳光明媚,秦孝公心中的阴霾也终于淡开了一些。在飞驰的马背上,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如何利用这两个月化险为夷?在弱肉强食的战国,任何诺言和盟约都是不可靠的。景监说两个月无事,肯定是费尽了周旋。即或如此,也难保魏国上层在两个月中不发生其他变化。秦国要消除这次灭国之危,秘密斡旋分化六国固然重要,但这决不是消除危难的根本点。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秦国必须抓住斡旋分化所争取到的短暂时日有所作为,至少彻底解除西陲的后顾之忧,将两面受敌变为一面防御。但是,西陲的危险部族还没有公然发动叛乱,秦军能先发制人么?这些部族和山东六国不同,他们在没有叛乱的时候依旧是秦国臣民,无端进攻即或取胜也是后患无穷。西陲大大小小几十个部族方国,从此将不再信任秦国从而酿成连绵不断的骚动叛乱,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难以应对的,况且秦国还是积贫积弱的时期。然则若被动等待他们发动叛乱而后击之,秦国又必然陷入两面作战,即或取胜,也必须以东部的丢城失地大血战为代价。搞得不好,秦国有可能尽失关中,重新被挤回到陇西河谷!无论那个结局,都是秦国所必须避免的。可是,其中的兼顾之策在哪里呢?不妨派一个干员到陇西和左庶长嬴虔商议,看有没有一个尽速解困的好办法。

太阳偏西时分,秦孝公才走马回城。

来到国府门前,他正准备下马,却听到一阵隆隆之声从身后急骤而来。一回头,只见一队战车急冲冲驶来,驾车者竟全是少年兵士!秦孝公感到诧异,栎阳城的老战车早就废弃了,如何竟有如此多的少年兵卒驾战车上街?正在此时,为首战车上的一个年轻将佐向后举手高喊,“停——!”十余辆战车便辚辚隆隆的停了下来。秦孝公在街边大树旁下马,想看看这队战车究竟在做何军事?这时只见带剑小将军利落的跳下战车,到中间一辆战车前俯身察看车轮,又敲又打,竟是一刻未完。秦孝公少年从军,对战车颇为熟悉,不禁走到战车前问:“病车么?”小将没有抬头,“行车声音不对,还没找出车病。”秦孝公道:“你起来,我来试试车。”小将抬头,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