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魏国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就这样被全部歼灭在这片平淡无奇的山谷里。

马陵道大战的消息迅速传开,各国顿感轻松,天下弹冠相庆。

马陵之战,使魏国用雄厚的财富与漫长的时间堆砌起来的最具威慑力的精锐主力毁于一旦,魏国唯一一个极有统兵才能的上将军庞涓,也死于非命。从此,这个超强战国,便在龌龊的内耗中日复一日的衰落下去,使战国初期形成的格局为之一变,为战国中期争雄的新局面拉开了序幕。

魏国留下了短暂的霸主真空,齐国却并没有立即填补上去。

马陵大战后,齐国将相失和,田忌与驺忌相互倾轧,驺忌巧妙的给田忌设了一个“谋反”圈套,田忌被迫逃亡到楚国去了。孙膑失望的秘密离开了临淄,去山野隐居了。齐国的强国优势,便因为失去两大名将而大为逊色。

一个短暂的均势,罕见的出现在战国时期。

一个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骤然推到了秦国面前。

第十二章 收复河西

一、卫鞅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

马陵道大战后,最感轻松的是秦国。

还在庞涓刚刚开始进攻韩国时,卫鞅就预感到这对秦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说几年前魏国进攻赵国时,秦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有大动作的话,现下就大不一样了。卫鞅在安邑公叔丞相府多年,虽然对孙膑所知不多,但却深知庞涓在军旅战阵上的正统拘泥,料到他必然第二次败在孙膑手里。卫鞅当即对秦孝公提出,抓住时机,立即迁都咸阳!

秦孝公自然明白,迁都这样的大事,最要紧的是时间。征用民力数十万,几乎是举国大动,快也得一半年,没有一段绝对安全的时间,万万不能动手。目下魏国调集兵马灭韩,函谷关以西的精锐大军全数东调,栎阳威胁顿时解除。此时迁都,正是大好时机。君臣一拍即合,决策立即迁都咸阳。

时当初夏,正是手脚舒展的好季节。关中平原的所有道路都是车马载道,日夜川流不息。关中临近夏忙,三丁抽一,陇西游牧部族则是两丁抽一。五十多万民伕,三个月便将小小栎阳城的国府、官署并所有的官邸搬空。倒是在咸阳大大忙碌了几个月,比搬迁栎阳还费事。一则是咸阳城规模颇大,可容纳民众十多万户,几乎与临淄、大梁不相上下。迁入咸阳的人口主要是西部雍城和东部栎阳两个老都城的老秦人。卫鞅的部署是,栎阳城的人口三分之二迁往咸阳,雍城的人口一半迁入咸阳,加上东方商贾和国府官署,咸阳城一次迁入了六万多户将近三十万人,大约只占了咸阳城的一半。秦孝公本来还想多迁进一些人口,卫鞅却说,十年之后,咸阳城就是天下中心,岂能不留下余地?秦孝公爽朗大笑,连连赞叹卫鞅目光远大,便停止了继续迁入的打算。

就在咸阳新都尚未安排就绪的时候,马陵道魏国大败的消息传来,秦国朝野一片欣喜。百年以来,将秦国封锁在关内的,是魏国;越过黄河攻进函谷关夺去河西千里之地的,也是魏国;纠结六国企图瓜分秦国的,还是魏国;策动秦国内乱鼓动民众逃亡,又派商人大赚秦国血汗的,仍然是魏国。自从三家分晋有了这个魏国,秦国就一直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秦献公和魏国血战而死,秦孝公被魏国压迫得立了国耻碑,秦国人的鲜血、泪水、仇恨、耻辱,都集中在魏国身上。如今,这个百年夙敌竟然一朝大败,还死了个热衷于灭国大战的庞涓,压在秦国头上的大山骤然没有了重量,秦国朝野岂能不大喜过望?就是卫鞅和秦孝公,也没有想到魏国败的如此之惨,也都是振奋异常。

“君上最感高兴的,是何事?”卫鞅问秦孝公。

“庞涓战死!此人胜过雄兵十万。”秦孝公不假思索,“大良造呢?”

“秦国大出于天下的机会来了!”卫鞅也毫不犹豫。

两人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

栎阳城和咸阳城几乎同时沸腾起来!老秦人无论男女老幼,个个穿上了新衣,就象过年一样走亲串户,高声大气的谈论着传播着马陵道的种种传闻,肆无忌惮的的嘲笑着魏国的失败。国人不断在街头相聚,兴奋之情难以抑制,便相互角力比武,围观者人山人海。于是角力比武者越来越多,栎阳咸阳的大街小巷都在欢呼,连比武失败者也都是兴高采烈。入夜,栎阳城史无前例的大举夜市,灯火照亮了小城堡的每个角落,社火歌舞也走上了街头。每个商家店铺前都是人头攒动,每个酒肆饭馆中都是高谈阔论。未成格局的咸阳,也灯火阑珊的摆起了夜市,推出了社火,连正在奉命劳作的民伕们也聚酒畅饮,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