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托拜厄斯与伯纳德曾共同作出过一个值得称道的决定,那就是将公司业务扩展至郊区。他们于1959年在休斯敦郊区开了第一家百货商店。与此同时,在家族中,那些家族事业的参与者与未参与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因为现在已经坐上头把交椅的伯纳德和他的儿子罗伯特倾向于将公司的闲置资金进行再投资,所以公司一直执行零股息政策。而另一方面,以西蒙为首的另一家族分支开始过问资产的流向,并提出了股息要求。家族中的当权派想不付利息,而在野派理所当然地极力反对,这种问题在家族企业内可谓是老生常谈。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52节:回避现实……孤岛困境(4)

为了打破两个家族支系在这个问题上的僵局,西蒙一方愿意以四百万的价格卖出自己的股权,把公司所有权留给伯纳德一方。公司办理了一个长达20年的分期贷款来买断西蒙的股份,这项贷款直到1984年才还清。事后,还在公司上班的西蒙的工资被他的侄子给扣除了,伯纳德的这一报复举动在家族里是极不光彩的,也更加加深了两个家族的分裂。 罗伯特的时代

在家族企业中,老一辈似乎总是在鞠躬尽瘁地谋求企业的发展,而伯纳德父子更是如此。他们开始采用一些更具扩张性的高风险策略来强制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这也意味着伯纳德父子开始公私不清,当然,这是无法避免的。

同时,伯纳德那在学术界已经拥有一定成就的弟弟亚克历斯开始担心自己的那点投资会打水漂,因为他从没得到过一分钱股息,他也开始考虑卖掉手中的股份。但是公司为了买断西蒙的股份财务已经非常吃紧,直到伯纳德有钱的女婿奥斯卡买下亚克历斯股份后,财务问题才得以解决。

奥斯卡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人,他离过三次婚,靠成功地经营一家叫做〃滨海油气〃的能源公司成为千万富翁。1963年,奥斯卡与罗伯特的姐姐林恩成婚并进入了这个家族。林恩比奥斯卡大两岁,离过一次婚并有两个儿子。

1975年,年近70岁的伯纳德将公司交给了37岁的罗伯特掌管,萨科维茨家族由此开始走向衰落。由于买进股份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休斯敦周围的竞争者已经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潜在市场,例如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和内曼·马库斯百货公司,他们在萨科维茨的地盘上开起了时尚的百货商店。零售商们开始合并,个体商店逐渐卖给了更大的连锁店,萨科维茨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罗伯特虽然接手了他梦寐以求的公司大权,但他却不太清楚自己将受到怎样的考验。 红灯亮起

萨科维茨公司还在正常运转之时,其家族不和的传闻就已闹得沸沸扬扬,这些闲言碎语登上报端之后变成了尖酸的评论而不是谈论公司的根本问题,当然更不会吹捧萨科维茨家族。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过,将高压液体注入陶壶会使其原有的瑕疵变成灾难性的裂痕,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原理开始在公司起作用了。

罗伯特·萨科维茨这时还在为自己的接任沾沾自喜,他根本就不是那种谨慎稳重的人。他急着想要建功立业,因此大胆地进行扩张。这样做虽然要冒很大风险,但罗伯特这种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财富的纨绔子弟只知莽撞前行而对风险视而不见。结果,随着贷款的增加,公司财务不堪重负。此时,公司将经营范围扩张到了得克萨斯州的另一个繁华城市达拉斯。1981年,公司在达拉斯的第一家百货公司隆重开业,其初期经营状况还不错,但是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开始低迷,公司的经营逐渐变得困难。

问题不仅仅在于市场的萧条,罗伯特热衷于投资私人房地产生意也是导致公司出现危机的一个原因。商业投资本身没有什么大错,但是投资计划如果没有照顾到股东利益的话就会触犯众怒。罗伯特还经常代表公司往返世界各地,时常坐着协和式飞机穿梭于大西洋两岸,开销巨大。

公司开始面临市场危机,罗伯特依然不收敛自己的奢侈习惯。得州经济在70年代因为石油开发热潮曾一度繁荣,到了80年代,热潮冷却下来,公司的业绩也随之下滑。1984年,萨科维茨公司销售总额为一亿两千万,亏损达三百万,公司业绩滑到谷底。商品供应商开始要求付现提货,警钟响起了,罗伯特自以为是的经营战略和财政政策的弊端暴露无遗。 伯纳德辞世

家族的矛盾同样在酝酿中,并于1981年伯纳德去世之后开始浮出水面。伯纳德在世时,罗伯特和林恩除了作为当地上流社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