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按照杰伊·普利茨克的观点,家族企业被视为家族的财富而非个人财产有利于保持家族的完整强大,然而这个观点却抵挡不住财富的泛滥冲击。与公司庞大财富的力量相比,他的世界观是不堪一击的。这些事件表明,生前莫管身后事,尤其是在面临平息冲突、满足私利和财富带来的诱惑时,这些前人在生前所做的努力就更加显得没有意义了。 点评

看起来,这个案例中冲突的根源是金钱,单一理解的话,也确实是如此。经济学家说得没错,诱惑越大,则行为扭曲也就越大,不过这种扭曲只发生在那些被诱惑所左右的人身上,所以这个案例包含的并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它还包含着对权利的看法,或者是感知。

杰伊希望家族团结在一起的愿望是自相矛盾的,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在家族内层管理人员与外围家族成员(所谓的〃穷人〃)间构建起了巨大的差别,这就埋下了冲突的祸根。〃促进法〃的问题和对汤姆家庭的资产分配,同样是有关分配程序公正的问题。它不仅是关于公平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剥夺他人权利的问题。在第三代中,杰伊不经意间人为地制造了两类人,这始于他要求丹尼尔放弃音乐而从事法律。这种分裂在第四代中加剧了,此时由内部人员管理家族企业,而其他人却只能当旁观者。

嫉妒在两大阵营之间滋生。对于外部人员来说,没有任何机制可以让他们宣泄心中的不满,更不要说为家族的和谐与发展作出建设性的贡献了。三人的小团体只好采取防守姿态,这使得他们看起来傲慢自大而且自私自利。当他们努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适合管理企业时,普利茨克帝国的家族领导模式却又无法适合企业的模式了,因此在杰伊去世之后就出现了堂兄弟的大联盟。

◇BOOK。◇欢◇迎访◇问◇

第69节:分裂……被分割的家族(6)

除了一心想着企业的汤姆外,第四代人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从杰伊那里接过指挥棒,家族领导层中出现了真空。杰伊已经设想过,他于1995年向家族宣读的带有遗愿意味的信,表明了他对此的看法以及他对企业往后几年发展模式的规划。这往往是许多年老的领导人易犯的错误,他们认为自己设定的框架和路子会不变地维持下去。在这个案例中,杰伊生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未能与他的兄弟恰当地面对挑战,未能为家族有效地世代相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择出最好的企业领导人其本身也不足以保证一个人的愿望能完全实现。家族离不开领导者,但领导企业和领导家族截然不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好由不同的人担当。如果对基本的管理缺乏重视,那么任何家族企业想要世代兴旺的愿望都不可能实现。在普利茨克家族中,自杰伊逝世以后,因为缺少相应的机构和程序制定有序的决策来使家族成员的股份继续留在家族内,致使产生了一个领导的真空,而由此产生的分裂令美国这个巨大的家族商业帝国饱受重创,近乎倾覆。 《洛杉矶时报》集团和钱德勒家族……离心式家族 起源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连续几代家族强人的努力创造出了几乎是不朽的财富,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家族丧失了自己的企业。奥蒂斯·钱德勒是《洛杉矶时报》四代家族发行人中的最后一个,他的去世标志着家族企业终结的开始。奥蒂斯放弃企业的领导,提前退休的原因之一是他发觉家族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苦心经营没有任何感恩之心,这使他备感失望。由于缺乏维系家族企业的纽带,早些年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一起消失的还有成员们为家族企业服务的能力和动力。

这个家族从自己的企业中被挤了出来成了局外人,这类似于本书6。回避现实……孤岛困境中介绍的〃健力士〃。所有者一味地将家族企业视为一棵用来猎取财富的摇钱树,而不是将之视为一笔珍贵的遗产加以打理,日久天长,这些行为逐渐导致了家族的分裂。随着家族在企业中领导能力的日渐减弱,企业不可避免地脱离了家族的控制,屈从于美国《论坛》媒体集团的麾下。

《洛杉矶时报》的王朝建立在钱德勒家族几代人过人的企业家天赋和强大的创业动力的基础上。这个家族是洛杉矶早期移民中的一支,他们紧随南加利福尼亚经济增长的快车建立了庞大的媒体商业帝国。创始人哈里森·格雷·奥蒂斯上校和他的妻子伊莱扎看准机会,购买了《洛杉矶日报》的股份。他们努力工作,最终手中的股份从少数变成了多数,拥有了对这份报纸的控制权。19世纪末,《洛杉矶时报》已经成为了非常成功的出版物,它伴随着洛杉矶的经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