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黄金的历史(3)

虽然各国的汇价及其银纸的发行可以重新依据黄金或美圆,使世界金融秩序重新恢复。但是假如美国的经济一旦倒退,人们对美圆的信心产生动摇,各国自然就会把其货币储备的美圆部分纷纷兑换成黄金,那么就会把黄金的价格抬高,美国的黄金可换性就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国经济在50年代出现了国际收支赤字,全世界都对美圆看淡,不断的将美圆转换成为黄金。美国国库内的黄金储备一夜扫光,造成了美国及全世界的黄金和货币危机。当时大家都看好黄金,投机性买盘将伦敦金的金价推高至40美圆一盎司。若金价持续的走高的话,美国为了切实的履行黄金的兑换制度,就不得不将美金贬值直到与黄金市价相同,变相令与黄金兑换制的货币同时贬值。此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七国的中央银行连手组成一个“黄金总库”尽力维持和稳定黄金的价格在35美圆一盎司的标准,以支持美圆度过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一方法虽然在采取之初产生了一点的成效,金价的升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英美两国仍然不能扭转国际赤字收支的颓势,因此出现了更大量的黄金买盘抢购热潮。七国的努力最终因1968年3月的抢购潮高峰期而宣告失败,七国央行最终向外界宣布成立“黄金双价制”。官方的国际贸易结算的黄金交易,依然以35美圆一盎司为交换标准,不过黄金在市场上的交换价格完全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虽然各国的中央银行的兑换价格仍然维持在35美圆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但是私人的黄金却需要在自由市场上实行买卖,私人并不能以官价来兑换黄金,所以便产生了官价和市价两种黄金价格。

“黄金双价制”实行的几年间,因为美国国际收支情况持续向坏,外贸逆差不断扩大,各国越来越对美圆缺乏信心,纷纷要求美国以官价兑回黄金,使美国难以应付,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新的经济政策,终止与外国央行继续兑换黄金,不过黄金的官价仍然是每盎司35美圆。至此,实行不足四年的“黄金兑换制度”宣布告吹,但黄金双价制仍然维持。

在1971年至1973年间,美圆多次贬值共约10%,令黄金官价升高到42美圆的水平。在973年的1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黄金双价制,黄金的价格也就不再存在着官价,一切的金价均按市场自由供求决定其价格。没有了政府的干预,黄金的价格才得以真正的表现出来,得到了市场的完全认可。

到了80年代初期,美国的里根政府多次将美圆和黄金的关系拉拢,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美国的美钞的发行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速度,因此也没有能够将金本位制得以恢复,这也正是金本位制的缺陷所在。自此,黄金在国际间的地位已不如昔日,在纸币盛行的年代里,已经没有当年在货币领域的光彩。

从以上对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简述中可以发现,黄金在历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为:(1)是世界性的国际储备;(2)在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对汇率的变化影响很大,对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支付、国际收支的调节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也是各国货币信用体系的基础。

二、黄金非货币化进程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发展,黄金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各国储备资产中货币储备……美元的大量增加,使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其次,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于1961年建立了黄金总库,通过稳定黄金价格来稳定汇率;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修正案决定建立特别提款权帐户(SDRS),以弥补现有的储备资产,实际上使黄金的份额相对减少;第四,1968年出现的黄金双重市场,私人和官方黄金交易分开进行。

而在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二次修正案上,更较大地改变了基金章程中的黄金地位。首先,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的共同单位,也不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单位,取消了黄金官价;第二,禁止重新确立固定的黄金价格,基金组织不再干预黄金交易的市场价格,也不建立固定价格;第三,取消了必须用黄金向基金组织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任何使用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须经绝大多数成员国投票赞成。这一决定,大大地削弱了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