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前言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一下写作本书的缘起。

2006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我所撰写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书。该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许多读者还来电话或邮件与我交流对“落实”工作的认识和“抓落实”工作的体会。

交流中,有的读者认为,《关键在于落实》一书,从宏观和中观上解读了“落实”的有关问题。这对于落实,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但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探讨,从微观层面给读者以具体方法、技巧上的建议。因为有时候人们并非是不想落实自身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不是不想抓好落实,而是在落实工作任务或抓落实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落实或抓落实工作的有效方法与技巧,因此,影响了高效、出色的落实。

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我认为,方法之于“落实”,就好像过河的船和桥一样的重要。因为“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拿破仑的话道出的是真谛。事实上,“任何高效、出色的落实,也都是讲求方法的落实。”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产生了撰写一本有关“高效落实方法”书籍的念头,打算将人们在“落实”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归纳、总结、提炼,为组织成员落实或抓落实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技巧。

我的想法得到了新华出版社黄春峰先生的支持。于是,便有了这本书:《落实要讲方法》。概括说来,我自认为,这本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材料新颖。在选材上,我力求选择那些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材料来对落实的方法进行解读,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可以感悟“应该怎样做”的生动实例。

二是结构独特。该书虽然各个问题独立成篇,但彼此间依然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或全面阅读,或选择其中的篇章来浏览。

三是篇幅短小。潘长江有言:“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自然不敢称该书都是精华,但我却是力求做到篇幅短小精悍,以适应读者工作忙、时间紧的特点。希望能使读者在较少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四是实用性强。该书从思维、领导、执行、机制和技巧等五个方面,总结、探讨了有效促进组织成员高效落实的40种方法。这些方法既有思想方法,也有工作艺术;既有基本方法,也有特殊技巧。

虽然这些方法、技巧相对于林林总总的“落实”方法而言,是挂一漏万,但我认为,它却是组织成员提升落实能力、促进高效落实所必不可少的方法。因为它所探讨的多是落实中人们经常遇到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问题,给出的多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对策。

我虽然在撰写该书时,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视野所限,论述的方法和引用的实例,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另外,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引用了一些典型材料作为实例,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刘玉瑛

2006年12月8日

目录

前言

思维篇

1.100-1=0:认清危害法

2.干打雷不下雨:未雨绸缪法

3.上下不能同欲:探究根源法

4.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反思法

5.世人皆醉我独醒:逆向思考法

6.选择第三条道路:另辟蹊径法

7.换一个地方打井:转换思路法

8.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走:心灵远足法

领导篇

9.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身作则法

10.一个好汉三个帮:权力下授法

11.把合适的人请上车:知人善任法

12.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改进作风法

13.上下如何才能同欲:加强沟通法

14.消除 “杂音”的手段:协调关系法

15.劲怎样才能往一处使:凝心聚力法

16.顶住如山的压力:勇担责任法

执行篇

17.组织兴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