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ㄏ缃ū5娜恕⒉啤⑽锪Γ�加傻钡厝嗣窀涸稹K�窃诖哟笥嗟匠缫濉⒋映缫宓缴嫌掏局校�欢峡吹匠扇航岫拥娜巳海�陔菔蛛兆悖�缣舯掣旱亟�行蘼防投��

一次平民化的出巡(4)

崇义是个偏僻落后、人口稀少的山区。县长在向蒋专员所作的工作汇报中,谈到修路的情况,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有一个468人的保,只有48个壮丁,却修好了十里长的山岭重叠的大道。县长颇为得意地突出这个数字来表功,却赤裸裸地暴露了劳动人民付出的代价多么沉重。

他们走着走着,走到一条小河边,碰到一伙人,有的在石桥上忙活。小蒋问道:“老表,修石桥干嘛格?”那些人显然是按照乡、保长编排好了的口径回答道:“修好桥,给‘蒋委员长’祝寿啊!”

作为一区之长的专员,又听说是为他的爸爸歌“功”颂“德”,老百姓有如此之高的“觉悟”,不禁频频点头报以会心的微笑。

所谓建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全专区普遍推行《新赣南家训》。这是模仿明清之际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编写的提倡勤俭持家的治家经,是小蒋颇为自我欣赏的“治赣”办法之一。为了广泛推行,专署印刷了一百多万份,逐家逐户发给全区群众,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背诵如流,特别是待婚的青年男女,背不出的,不准登记结婚。背熟了《家训》领到了结婚证的,要参加集团婚礼。私自抬花轿、摆筵宴结婚的要罚款。

有一次,信丰县政府向专署递了一份报告,说属于续弦、寡妇再嫁的,不宜参加集团结婚,否则群众有意见,认为这类男女,都是命中注定有克星的,不克夫便克妻。如果让他们参加了集团婚礼,新婚的青年男女便有忌讳,拒绝参加,集团结婚便不容易搞起来。有意思的是,经过专署研究,居然顺应了封建迷信的忌讳,批准了这个报告。以后续弦再嫁的人,抬花轿,摆筵宴,吹吹打打之类的排场也就无所忌惮了。

当时的读书运动亦叫扫盲运动。规定所有不识字的人,都要参加读书会读书识字。已入学的小学生,要给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嫂嫂们充当小先生。每届一定的学习阶段,要进行考试。考试之外还有种种考验的办法。

小蒋他们经过的关口要道,看到设置有识字卡,过往的人不论是外出赶集还是回家,必须认得识字卡上的字才准许通过。睁眼瞎的老表、表嫂哪是一时半会就识得字的,在他们面前那要命的识字卡,比高山还沉重地拦在面前,识不得字的只好往回返,嘴里骂骂咧咧。老表对此反映说:识字好是好,就是肚子填不饱。可见提高文化素质,关键首先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光凭识字卡“卡”不识字的人是行不通的。

“模范县长”王继春

到了上犹,蒋专员情绪显得格外高兴。因为上犹是他有意树立的“模范县”,上犹县长王继春是他十分器重的“模范县长”。

这位县长我们在前面“21个老婆”的专题里介绍过他,他之所以特别受到蒋专员的赏识,原因据说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蒋专员颁行的一切命令他奉命惟谨,不折不扣。例如执行三禁——禁烟、禁赌、禁娼,他就效法蒋专员,常常不声不响深入现场,不畏权势,不循私情,雷厉风行,因而严厉打击了烟鬼赌徒和淫棍,收到了一定的移风易俗的效果。第二,他大力兴办教育。破天荒第一次在这个县创办了一所完全中学,并为全县每保一所的小学盖起了简易的校舍。他大刀阔斧,把各乡那些大姓、望族的封建祠堂拥有的只供本姓甚至本房子弟入学读书的学舍学产全部集中起来,统一用于县中的创办和各保小学校舍的兴建,因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的经费问题。第三,他生活朴素节俭,为官清廉。在任期间,贫病交迫,从不为自己捞油水。对于各项摊派,他还能执行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贫苦的不出的原则,颇有抑制豪强的作风。

不幸的是,这位蒋专员的得力干将,却天不永年,1943年3月过早地逝世了。死时既无父母兄弟,又无妻子儿女,只有一个寡妇嫂嫂。有人送了这样一幅挽联:“一生贫病苦,满门鳏寡孤”,概括了他境遇的潦倒。

蒋专员喜欢这样的县官,为他的死痛哭流泪,不能自已,一面发表长篇怀念文章表达哀思,一面拨给巨款治丧,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还将上犹县中改名“继春中学”,纪念这位忠心耿耿为他效劳的县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次平民化的旅行(1)

蒋经国去广西桂林找辞职而去不久的赣南专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