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页)

蛲颂霉闹�狻P邢�嗽币豢疵缤凡欢裕�⒓词┱谷�绮焕弥�啵�箍�嗡倒Ψ颍�蛑饔稚晕⒒指匆坏阈巳ぃ��巡辉妇驮�吹幕�√噶恕�

他要另辟“战场”:

“基本上,我对这户房子还有兴趣,但现在恐怕还不是进一步商谈的好时机。除非你们能事先保证,在交屋之前完全修好,否则我不愿意谈价。”

“这我得先问过屋主同不同意,不过,这对我们现在谈价钱有影响吗?就以现在的状况来谈价钱,不什么关系呢?”

“关系可大了,不修有不修的价钱,修理有修理的价钱,基础不同,层次就不同,价格的差距当然更大!”

买方已经利用商品的瑕疵预留杀价空间了,事实也显示,他已不愿就卖方原先高定基础来谈。换句话说,他不愿在对手的阵法里作战,要嘛不打,否则,请进入我的阵法里,大家好一决胜负。

“小辫子”被人家抓住了,没办法,顺势而为吧!卖方的口气已经明显的妥协了:

“OK!我倒候知道,修与不修这一个价钱的差异有多大,请说出,大家参考,研究研究!”

“不修理,全部我们自己负责,150万。修理好交屋,15万。”

这个出价很惨,两个价都在底价之下。套句猪哥亮的广告词:“吃这个也痒,吃那个也痒!”但房子漏水的确是事实,也确实是要花笔钱才能解决。问题是,光估修理费就需要一段时间,这点却是无法立刻解决的!

这下子,卖方立刻陷入了困境,漏水的“病情”真的是不轻。就在没多久前,自己找人修过一次,不知怎么,又漏水。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他也不敢保证修得好,光是这一点,就没有太多的筹码坚持原价格。更麻烦的是,如果拒绝了这位买主,难保下一位买主不会有同样的要求,说不定价格杀的更狠,或者根本就“弃权”不谈了!

战术篇(四)

就算真的能修好,在越来越明显的买方市场里,说不定还卖不到万呢?想着想着,心里已经无可奈何地让了价,最后才在番死缠烂打的局面下,勉强以不修理价……万成交。

买方这种出价策略使行销(或卖方)难以拉价,因为他很能掌握对已有利的情势:

一 卖方的商品确有瑕疵,气势自然弱了一截。

二 弥补瑕疵的费用,一时间难以估计。

三 大环境对卖方不利,因为这是个买方市场;而下一个买方何时出现?出什么价?都是未知数。

卖方的这些弱点,使买方轻易地转移了战场……反客为主……请在我设定的层次中谈判。于是,卖方只能守,不能攻,完全无法掌握现场议价现况,价位当然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4???????? 箭头式行销的陷阱

我曾看到一项问卷调查,内容简单,只有3个问题:

一 请举出7UP的10项“优点”。

二 请举出可口可乐的10项“缺点”。

结果我看到好多人很认真地在问卷上写出了7UP的优点:

甜得刚刚好、味道香醇、透明感很好、价钱合理、清凉消暑……

可口可乐的“缺点”则是:

看起来黑黑的、很可怕、味道太刺激、太甜、不够香醇、价钱太贵……

第三个问题是:

“请问你喜不喜欢饮用它?”

结果是:

在100份7UP问卷中,有95%的人表示喜欢;而可口可乐的问卷中,有80人不喜欢,10人没意见。

我看到后不禁失笑,这种问卷调查,就好像到某个特定地点,由于范围大人地又生疏,只好依循预先画好的箭头前进,过程中虽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目标却是早已经确定的。用这种模式“求”出来调查报告,其参考性与准确度可知,但这不重要,因为所要的就是早在预料之中的答案而已!

行销者为了推销产品往往不择手段,而手段有高有低,高明人人会先布局,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即使后来发觉后,也为时已晚,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

例:我有位高中同学,最近开了家服饰用品店。新开幕嘛!大伙儿老同学都去店里祝贺。免不了大家多少要棒点场,有的买饰品,有的买衣服。我呢,则先了一个名牌皮包,看看标价……3000元。乖乖!可真不便宜,感觉上服饰店的利润似乎满不错的。所谓“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职业本能告诉我,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