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面对自己专业以外,而又没有一定行情的消费品时,要如何避免掉入“赢家倒楣”的陷阱呢?笔者的建议如下:

一 较大量购买低价位产品时,先买小量试价,对方愈爽快成交时,表示成交价距合理价(或成本价)尚远。所以,不宜太早下大笔订单。

二 如果是高价位商品买卖,开价时,尽量出我方主动开价(避免在别人的游戏规则里玩游戏),而且开一个自认离谱一点的价格,看对方的反应再做定夺。

三 从对方听到开盘价之后的反应,现来判断底价可能在哪晨?

有效完成了这三个动作之后,将会比较有机会接近底价,也才能以大笔的数量和对方议价。

这时候,临场应变的技巧,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除非阁下从来不在乎价钱,否则,想当个真正的赢家,就要不怕麻烦才行

反思学(十)

10??????? 看大不看小的经营迷思

我有个做房地产的朋友,原先也是个凡夫俗子,拜景气之赐,在短短几年内,赚进了大把银子。发了财之后,整个人都变了,行事海派,出手极阔绰不说,开口非金即银,满身“铜“味。由于他的致富过程颇传奇,还曾数度被报章杂志采访,风云一时。

由于事业顺利,信用快速扩张,手边资金宽松,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俨然已有大亨的架式!

在一次与他闲聊中得知,他名下共有五十多栋房子,包括店面、透天厝、别墅等,绝大多数都是大面积、高总价的不动产。面对这一大批不动产,他的操作方式是不出租,而是每户设定买价,不到预估利润价绝对不卖。他判断当时的景气会持续上涨,同时告诉我,750万以下的不动产不要推荐他投资,理由是总金额太小,他连看都懒得看。讲话口气,一副只看大钱,不看小钱的样子,让人觉得,跟他做生意还得先看他的大爷脸色。

好景常,景气光景总会过去,由于他一直坚持价格,杀低不卖,几年下来,他名下的房地产,只卖出了两间店面,但后续的不动产却不断增加。由于资金被大量冻结,又入不敷出,每个月付出的利息也愈来愈重。

台湾房地产有个特色,暴涨暴跌,尤其下跌时最可怕,如同股票崩盘,不管多低的价格买进,总是被套牢,差别只是赔多赔少而已。

经济不景气时,高总价的房地产通常首当其冲。朋友的房地产虽然因为买得较早,成本较低,但几年下来,由于利息支出及房价下跌,早就处于赔本状态;更因脱手不易,资金周转更形困难,不得已只得再以每二胎向民间高息贷款。就这样,挖东墙补本墙,不断地恶性循环,勉强地支撑了半年后,景气仍未见起色,最后因为禁不起愈来愈重的选自负担,终千倒闭,并负合几千万元。

在房地产界数年的经验,看遍不少“英雄好汉”的兴亡盛衰,使我一直怀着谨慎恐惧的心情去经营自己的事业。3年多来,我经手的有价值近3000万的别墅和厂房,也卖过总价仅20多万元的小套房;然而,在任何情况下,我对于任何案子,绝无“看大不看小”的偏颇之心,大案子虽然利润较高,但投资多,风险也大,小客户才是我最稳定的衣食父母,使我能在不景气中,屹立不摇,案子虽小,但量多,使我一直维持高水准业绩表现。秉持这样的信念,我自信自己不是个容易被潮流所淘汰的人。

上述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屡见不鲜,但又有多少人能在经验中记取教训?我很怀疑这种看大不看小的“经营”心态能获得财神爷的长久垂青?下面是我最近才亲身经历的例子:

例:几天前,我上街去买鞋柜,鞋柜在家具中是属于较低价的产品。我在某家具行逛了逛,没看到卖品,即询问小姐:

“请问贵公司有没有卖鞋柜?”

小姐答:“有!”即转身拿了一份附照片的目录给我看。

“咦!这目录都没有标价,请问怎么卖?“

“哦!我看一下。这个嘛,500多;这个嘛,大概要1000多;另一种比较贵,价钱我要再问一下。你要买哪一种?“

“对不起,小姐!没有实品,也没标价,而且连你都不能确定价钱,我怎么只凭这份目录就决定要哪一种鞋柜呢?“

这小姐是这么回答的:

“实品?我们这里不摆这么低价的实品,这不是个利润很好的产品,我们也没赚你几个钱。如果你要看实品,请你到别家去找!”

我听了立即转身离去,心里有种受辱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