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赜诔晒Φ幕埃�绾蚊娑猿啥训闹�逗屠砺邸U庑��际俏以诼碓频牡闫乐刑寤岬降模�彩窃谖业木��懈惺艿降摹D炅浔任页ひ坏愕穆碓埔彩歉鲅��錾恚�亮�23年书的我太清楚学生气是什么含义,也了解书本的东西与我们要面对的现实的巨大差距,而做事则是唯一填补书本和现实差距的通道,每一道沟壑的填补都会在内心深处引起很大的不适甚至是阵痛。

在做《赢在中国》之前,我与马云接触很少,我在做《对话》时也未邀请过他,我们谈得多起来还真是因为《赢在中国》。《赢在中国》是一个为创业者量身定做的节目,希望借中央电视台的资源给无数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搭建一个阳光健康的舞台,并在节目中渗透强烈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体现在“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上。对于这样一个以价值观驱动的节目,没想到我一告诉马云,他就非常感兴趣,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有了一个极好的基础。其实他每年举办的“西湖论剑”就是在传导价值观,他所传导的不仅是创业才能,更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之后,马云担任我们36强进入12强的三位评委之一,每天要花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样一做就是10天。每天下来时,我们的听众,包括我们的电视制作团队都被他的诚恳、他切中要害的点评所折服,他每天都有一两个关于创业的精彩名句,这些名句不在于词句的动听和华彩,而是实在得不能再实在的东西。在最后一场,当他谈到此次10天做评委的体会时,他的发言实在让人感叹,其间的情绪和内容的把握让人不由得赞叹他怎么能将分寸把握得那么好。对这一段,我们做后期编辑时,我反复看了几次,几乎剪不下去一个字。

马云的创业其实只有十多年,但他却能将自己的创业心得升华并总结成朴实易懂的语言,有许多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业艺术了。但凡有一些创业体会的人,无不在他一针见血的点评中了解到了所谈及事情的本质。

2006年9月,马云要在西湖边上搞一个网商大会,同样是为了传导他的创业价值观。这一点之所以让人佩服,是因为做此类事情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受激情驱使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有极强的责任感的人,是一个不只看眼前或一己之利的人,是一个有一定的精神世界空间的人,是一个释放着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人,也是我们这个转型时代里旧的价值观已过时而新的价值观又未建立时所需要的人。

在马云身上,还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自嘲之列。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并不容易,而且有许多人因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放大或架了起来,之后要不断地为这个放大的或架起来的自我费许多的精力,要演戏。而马云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一个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不足,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才华。我很难想象什么人能将马云忽悠起来,也很难想象什么人能把马云的自信打下去让他自卑。作为人,他始终处在一种极为清醒的状态,基本不失去自我。作为记者,我亲眼看过不知多少人在他们不熟悉的状态下变得不是他们自己,然后他们又要为这种无法控制的变化付出代价。

我记得在2004年达沃斯的年会上,马云最多的是坐在一边的咖啡椅子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他告诉我,他真的喜欢这个场合,就是在这里看也是一种学习,我当时也的确就见他在各个角落观察。在他说的那个场合,旁边过来过去的人都是如索罗斯之类的举足轻重的全球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精英人物。后来我反复想起他说的那些话,他在那样的场合学到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状态如果体现为一个温度的话,那就是零度,零度就是永远知道自己是谁,当然也知道怎么做。

在《赢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事情要做,我每天都处于疲惫状态,其实是没有时间来写作的,但由于经不住这本书作者的反复劝说,只好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很仓促,也算作一篇序吧。

(王利芬,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总制片人)

网商时代的巨人

作者序

当我第一次从一位企业家朋友那里听说马云的故事时,我便有一种冲动:我想认识他。可是认识这个满地球跑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好等待。我一边通过资料了解马云的许多精彩故事,一边更加急切地期待马云的出现。在等待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谈论马云:《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在谈论马云,央视著名栏目《赢在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