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 (第1/4页)

早就听闻新襄被俞国振在短短几年间,从一片荒地变成了一座大城,孙晋因为没有亲身去过,总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可现在看到了上海,他开始相信,俞国振真的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口

这让他有些茫然,他一生追寻的正道,与俞国振正在走的道路,有着根本的冲突,甚至可以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们自命儒林清流的儒林君子们,没有将大明带到昌盛中兴的高度,也没有给天下百姓甚至一府一县的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

而俞国振却做到了难道说他们的正道是错的,而俞国振的歪门邪道才是对的?

这个念头一浮起来,孙晋就吓了一大跳,自己怎么才到上海,才看到这座城市,就怀疑起此前坚持了几十年的信仰来!

眼前一切都是俞国振收买人心的把戏,不可信,不可信!

在心中反复告诫自己,然后,他便被押上了岸口

和他一起押上岸的远不只一个龙华会和江南一带的劣伸豪强,还有那些习惯了对地方事务指手划脚的宗族长老,被捕的人物多达几百人口他们全部被押解至上海,而当他们被士兵驱赶着经过长街时,周围原本匆匆往来的行人都纷纷驻足观望。

孙晋突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向俞国振表明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地的机会!。)

六七一、闹剧一场人心伤(三)

“我到了一个伟大的城市,不,我应该说,我又到了另一个伟大的城市——象我此前去过的那座名为‘新襄’的城市一样,这座城市仍然是伟大的领主华夏之王、大海之主、东方无冕的统治者、鞑靼人的征服者、中国人的保护者以及所有东方人的保护者俞国振统治。在这里的第一个夜晚,我是在流水、花香中进入梦乡的。感谢上帝,让世界有了那位伟大的领主,让我忘掉威尼斯肮脏的粪水、巴黎街道上横溢的粪水——和这座城市里的人相比,我们这些欧洲的野蛮人,确实是生活在粪水之中。”

“我在这里每天要吃四餐,除了早中晚三餐外,还有夜里的一份点心,中国人称它为‘夜宵’。它们的味道都美极了,中国人在吃上都是艺术家,而他们的领主,那位伟大的俞国振王,则是所有艺术家中最杰出的那一个,因为据说我们品尝过的许多种美味佳肴,都是他的创造发明,就象他统治的广阔土地上那些神奇的机械一样。”

“在这里我与我的前辈汤若望神甫相遇,他刚从遥远的陕西过来,因此很疲惫。但他是我见过最有奉献精神的兄弟,我希望我能象他一样,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传播主的荣光。这必须得到那位伟大的领主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与那位伟大的领主进行一次有历史意义的会晤。不过,从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那位领主对于主的荣光似乎并不十分友好。愿主赐福于他,感化他的心灵……”

来自欧罗巴的波兰耶稣会教士卜弥格写到这里,外头传来的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放下笔,推开旅舍的门,恰好看到对面房间里的那个中国人也走了出来。

“你好,陈先生。”卜弥格向着那位中国人点头。画了一个十字架在自己胸前:“愿主保佑你。”

他是在船上认识这位中国人的,两人都是乘着新襄来的蒸汽船抵达上海,旅途中为了排遣时间。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然后,卜弥格惊讶地发现。这位陈先生竟然是明国已故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学生,而徐光启则是卜弥格前辈利玛窦引入圣门施授洗礼者。

“你也听到外边的声音了?”对于卜弥格有些怪异的腔调,陈子龙没有什么奇怪,他皱着眉:“走,我们出去看看。”

他千里迢迢赶回上海来,原本是为了阻止那些亲朋故旧起来闹事——在他看来,那分明就是俞国振在引蛇出洞,只等着他们出来闹事便一网打尽。

现在外头的喧闹声,似乎就是这个。

他们连袂出了旅舍,此时街头已经围聚着不少人。卜弥格看到一群穿着制服的少年在维持着秩序,他此前在新襄呆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这些少年的身份,华夏少年军,俞国振在学堂的少年中组建的一支组织。他们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最主要的是接受荣誉与纪律训练,同时他们也要肩负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定时公益服务,或者一些大型活动的服务者。

在某种程度上,少年军是武装民兵的补充,当然。真正有危险的事情,俞国振是不会派这些未来的种子去的。

正是有这些少年军在,本是挤满了人的街道上交通秩序并未中断。二人来到一家店前,站上店门口的高台阶,踮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