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从一开始,方云这边就有这样安排,这些来自外地考生选拔出来的军官,都得进行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和兵法培训。实际上其他的合格者,已经在今天接到通知。

“恭喜你,成绩虽然不是前十,但绝对是优异的!”方云笑吟吟的对他说到。

“多谢主公栽培,徐某定当竭尽全力。为主公效死!”徐庶激动的朝着方云行了一礼,也顺便确定了主从的关系。

随即。方云让他把家中老母给接过来。否则的话,若是给程昱或者谁知道他的存在,说不得又得玩历史上的那一套,到时候徐庶到底是回去不回去,那都是一个问题。

既然收了他,好歹先把这些隐患给去除才是。当然,方云也会安排汉魂组织的人,在暗中帮助他一把,甚至还有暗部的保护,不管如何,方云对这个未来的帅才,还是非常看重的。

另一方面,那些不合格的考生也是陆续回到了他们的家乡。不过他们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前去各个诸侯那里拜访,把在晋阳看到的所有东西都给汇报上去。

前所未有的公务员考试,如此选材,只怕所有的诸侯都会有这个兴趣才对。他们能够通过预试,自然不会太傻。自然知道,这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

第一个做的人,的确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至少第一批那么做的人,多少都混了一官半职的。但之后再做的人,就什么都得不到了,可见天才和傻x,往往就是一线之间。

诸侯对于公务员考试这点也是非常有兴趣,尤其是人才一直短缺的刘备、孙策和曹操三人,他们都迫切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

此刻的孙策,不仅挡住了刘繇的攻击,还把袁术挡在了丹杨郡边境。双方虽然在僵持,但短期内只怕是不会有战争了。这个时候,正是积极备战,选拔人才的时候。

袁术倒是觉得自己四世三公,人脉不会少,实际上他手里的人才的确不少,所以觉得根本不需要什么公务员考试制度,方云那种公务员考试制度,只会把世家得罪得更厉害而已。毕竟,这种考试可是直接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反而是刘备、刘焉、刘繇、士燮、刘表、曹操和龚景几人,已经开始紧锣密鼓,打算筹备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务员考试。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打算照抄,那样会显得自己没有才能,只打算举办一次,有着自己需要的考试,来招揽一批人才为己用。

至于徐州的陶谦,随着印玺被方云收了下来,他也没有什么遗憾,每天过一天是一天,但身体还是不断的恶化。终于,在八月初的时候病逝。

他这一死,刚刚考上公务员的陶应,也不由得要回去奔丧,东汉尊儒,所以按照孔子的思想父母病逝,儿女必须要守孝三年。陶应不得不辞职回乡,不过方云给予了优待,准许他‘停薪留职’,三年后可以再回来任职,不过到时候说不得要服从上级的安排调动。

同时,追封陶谦为司徒,宛陵亭侯,算是给了他一个不错的身后名。长子陶商为嫡长子,所以作为陶谦的继承人,继承其宛陵亭侯的爵位,但并未有实际官职。

如今关键的问题在于,徐州的话事人已经死去,而且名义上方云已经成了徐州的实际拥有者,那么要如何安排好徐州的事务才好?同时,青州那边,又该如何处理?

而且,若是诸侯趁着这个时候,悍然对徐州发动袭击,又该如何应付?!(未完待续。。)

ps: 拖了大半年,陶谦到底还是顶不住挂掉了。

最后还是惯例环节:

感谢书友‘长青无悔’和‘sky1991’的打赏!多谢两位对本书的厚爱!

感谢各位订阅和投推荐票的书友!多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继续加油哦!!

第142章 龚景乞骸骨

陶谦刚刚去世,若是这个时候就大张旗鼓的去接收别人的地盘,这的确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按照戏志才的说法,应当派一个真正的心腹,前去凭吊一番,以表达对陶谦的缅怀和悼念。当然亲自去最合适,不过两地到底相隔太远,且青州如今都还不是方云的地盘,所以不能让他那么冒险。

至于这个亲信,显然戏志才是最合适的,他是总理,仅在方云之下。这些年来兢兢业业,让文臣武将对他也算服气,故而他过去祭拜陶谦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反正陶应也要启程回去,顺路跟着他一起过去便是。

到了徐州,主要的任务是接管当地的兵权,唯有取得兵权,才能够确保徐州无庾。只是其中有几个势力,却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