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阳云自身本就书法出众,现在更得舅父指点,知晓阅卷官不一定能仔细看过每份卷子,特地要在书法上显出功夫,吸引目光。

这一笔一划,皆是铁画银钩,极有味道。

阳云誊写完毕,将卷子摊开,就见字迹工整,排列整齐,竟比书坊刊印出来的还要整洁明了,“凭我这字,只要监考官不有意针对,便断无落眼之理……”

又看了一遍,到得中途,就听监考声音传来:

“时辰到!士子停笔!”

阳云一怔,抬起头来,便见光线熹微,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到得傍晚。

“士子出场!还书写者,当场取消资格,你等莫要自误!”

阳云随着人流,走出府衙,间或还可听得几个哭号之声,那是士卒将强行留驻的士子驾走的声音,不由额头一紧,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在跨出府衙大门的一刻,阳云回首仰望着朱红大门,金字牌匾:“不知何时,我阳云也能正式成为此间主人?”

大乾世界尚无科举,众人也不觉得回首望门有什么不吉利,多是学着阳云,对府衙恋恋不舍——日后科举场所必然要换,他们除了入罪或做官外,再难踏入此地一步。

此时的府衙外面,倒是聚集了不少小贩,有的还带了简易的桌椅板凳,摆了小摊售卖些吃食。

阳云虽然中午吃过,但奋笔疾书到现在,也是饿了,便来到一处卖素鸡面的摊子前,叫了一碗素鸡面,慢慢吃起来。

这家摊主是个老人,带着憨厚的笑容,一双大手布满老茧,沾着面粉,手艺老练。

这面粉里,似乎还掺了鸡蛋,面条极香,又富有弹性,阳云吃得大快,又夹起几块素鸡,也是极有味道,肉香十足。

阳云就在面摊上坐着吃面,间或抬头,欣赏众位出来的士子或是兴奋,或是沮丧的表情,觉得人世百态,不过如此。

……

虽然府试结束,不少士子却仍停留在建业,等待消息。

在众多士子的心急如焚中,时间便不知不觉过了十余日。

吴国公府内,宋玉正襟危坐,问着下面的宋思和贺东明二人:“你二人主持府试之事,便将情况报上,也好让本公心里有个底……”

宋思乃吏司郎中、贺东明乃礼司郎中,这科举之事,宋玉便交给他二人主办。

宋思、贺东明对视一眼,还是贺东明上前一步,禀告说着:“启禀主公!府试二十五日结束,建业统计应考士子一千二百三十七人,其余各府共计七千七百九十六人,应考士子总数超过九千,堪称文坛盛事……”

“到得今日,各府阅卷结束,结果都用快马报来,正等主公决策!”贺东明说着,便递上一张名单。

宋玉扫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这些便是此次中试的秀才了,虽然有着数百,但对于九千士子来说,仍是少数。

特别是建业,作为州城,文风最盛,士子最多,竞争也最是激烈。

宋玉略微浏览下建业秀才名录,就见得阳云的名字,不由暗中一笑:“这人倒是与我有缘!”

他自己分身乏术,政权初立,大事都来,只能将选举之权下放到各府,反正基业初建,下属之心大半还是想着立功,做事勤恳,最后的州试又有宋玉亲自把关,也出不了什么叉子。

便说着:“本公相信各府诸公,便这么定下吧!”

取出大印,就要盖上。

以前的吴侯玉印,自然不用封存,此时的大印乃是新制,以青玉雕成,刻着“吴国公宝”,乃是宋玉权柄所系。

宋思的面色就有些凝重,出列说着:“科举授官之制,虽能引进人才,却也有弊端,寒门农家之子,一跃便成官身,实在不妥……”言下之意,还是请着宋玉三思,他乃世家之人,本能便对科举之制有些敌视。

“宋思,你真是这么想的么?”宋玉就问着,停下了手上动作。

声音虽然仍是平淡,宋思却寒毛倒起,手心出汗。

见宋思如此,宋玉却是一笑:“秀才虽待遇等同司吏,却无官职,只在每月可去官衙领取一份米肉,作为支持读书的接济!这实际上算不得什么开销,也没有影响。”

“只有过了州试,成为举人,才有出仕资格,这时若不出仕,待遇等同典史,若出仕,便授予从九品官身……”

“寒门士子苦读十年,从近万士子中杀出,才有这任官机会,相比之下,世家子弟,只要有着蒙荫,获得举荐,立时便有七品八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