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其实咱们的皇帝陛下是看中赵明涛和慈善堂聚集起来的人气和威望,身为大魏的主人,皇帝陛下,他其实比任何都懂得这些意味着什么……

他把他的儿子小七派送到邡州去摘桃子,拿走江婉蓁冒死进入邡州活人无数的功德和功绩,塑造了皇小七全新的【仁皇子】的形象,可惜这事儿却不大成功,归根结底,是因为百姓都不傻,他们都知道是谁第一个带队进了邡州的。

皇帝你宣传你的,咱们私底下民间宣传咱们的,更有人把婉蓁的那些功绩一一个串联成各种各样的感人小故事,翻印成各种薄薄的小册子,四处发(就跟买房子的小广告似的。)

知道真相的百姓都说皇帝缺德,就搞那些面子工程(其实皇帝也买了不少力气,皇小七调集来的那些草药,哪里离开得到皇帝诏令和统筹收集??只不过他临了一脚踢开江婉蓁,力捧他儿子这种行为一点都不足取罢了。)

而不知道真相的百姓,就感觉特别喜感了,一边是皇帝整天狂轰烂炸一样的为皇七子造势,宣传他是【仁皇子】,一边是私下里每天黑灯瞎火夹门缝里或者是白天偷偷塞进买菜篮子、筐子里的小册子(就跟某出租房的招租贴似的),天天跟战斗似的,到是彻底把老百姓们的八卦热情给攉拢起来了,邡州的大功德到底是七皇子干的,还是江家嫡女江婉蓁干的??

真相,偶们强烈地要求真相~

可惜鸟,现在是封建王朝,但凡是不符合皇帝口味的民愿,你敢请个试试,准叫你知道什么叫竹板叉烧肉,什么叫一流三千里……

好事的都被收拾了,跟大流的就都老实了,大家不敢在明面上说这事儿啦, 却在暗地里把皇帝给怨恨上了,你说你个昏君,自家昏就算了,还想忽悠咱们跟你一起发昏,你坏心眼不坏心眼啊?

这段时间,由于南疆的战事,也由于邡州的瘟疫,几个月的时间,原本只是京畿地区的百姓舆论波动,渐渐扩展活跃到了整个魏国各州府,各地区。

据各世家暗卫们传回来的不完全统计,皇帝的姬幸和的在民间的威望和好感,降低到了他登基二十余年来的最低点。也就是说百姓已经不是单纯的在抱怨国家制度或者什么,而是单纯对姬幸和这个皇帝越来越不满,也越来越关注他和不容忍他继续犯错……

如果是国家的一部分百姓反对你,那你这皇帝当的完全可以不理会他们,毕竟现在是封建社会,只要皇帝支持贵族和世家,就总会有一部分百姓反对;但是若是全国的百姓都反对你,那就不能在诬赖啥制度问题了,指定是你人品出问题了,所以大家才都呼吁让你下台~

姬幸和当皇帝早就上瘾了,哪里甘心就这样下台呢,所以他在看到赵明涛的慈善堂的密奏的时候,就想了一个好主意……

收编,招安,全部都给你们招录成国家公务员,那么你们的功绩就成了老子的功绩,你们的功德就成了老子功德,都是因为老子英明神武的领导才有你们的今天哇……

本着这样的想法,元熙帝派出了他的密使,去收编赵明涛和慈善堂~可是谁又想得到赵明涛居然抵制住了这红果果的诱惑,把自己看不明白的这件收编事件又申报给了江婉蓁捏??

而江婉蓁给他的指示今天才到,收编的事情暂时先拖延一下,等到她回来再说,全力支持婉菱完成她的心愿,必要时将慈善堂的决策功绩全部转给她~

话说赵明涛在收到这份密信的时候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心说究竟啥样的米,才能养出江婉蓁那样大度到都让人怀疑她是真不在意,还是没心没肺的程度

就连他这以前就管只过百十来号小老百姓的人都知道如今的慈善堂是何等的规模,那是可是数万百姓呀,光用脑袋,就可以在整个景阳城铺上一层地砖。

再说,还有最近越来越风靡,越来越被人追捧的杏林世家,这都是能够流传后世的功绩呀,那小丫头说转移决策功绩就转移……真是让他老头子心肝一抖,说不上来是佩服还是啥滋味的……就算是亲姐妹,但是为了小小的做亲问题,就做到这个份上,真的值得吗?

“赵老先生,你的到来,真是让孤感觉这整个王府顿时蓬荜生辉了。”姬毓卓大步上前,脸上虽然不大热情,那是由于他那张脸给石化似的很好笑的缘故,但是他这话说的还是很有温度,就连赵明涛自己都明显感觉到了。他身后的吕少庵更是热情,而且更加擅长交际,几句话就把赵明涛给逗笑了,三人很快就热烈的寒暄起来。(赵明涛跟吕少庵热烈地砍词,姬毓卓在一边专职溜缝捡漏)

不大一会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