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这样一宣传,其他几个部部长副部长自然不好不买,也跟着买起来。接着又传出各地商人纷纷购买国债。到最后连明成王也在我的暗示下买了一些国债。明成王一动,那些王亲自然不好不动,也都纷纷购买国债。

这样一来,实际上分摊到老百姓头上的国债就不多了,各镇各村看到所有的官员商人都买,也就跟进了,到最后凡是手上有点钱的老百姓都来购买国债。结果不到一个月,五百万金币的国债就发行完毕,居然出现很多老百姓拿着钱买不到国债的情况。于是我们就解决了财政危机,各个部门都有了发展的充足的资金。

对宣传部的宣传,我还是不太满意,首先宣传功媒体过少。祁山所能想到的主要是传言、布告和传单,这样一开始的宣传效果当然不好,结果被我叫来狠狠骂了一通。然后把怎么办报纸的想法和他一说,他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明成王辖地一份报纸《明成报》诞生了。

由于印刷业的置后,所以报纸七天才出一期,但是由于内容详实,很多政府的官员变动消息和新政策都登载在上面,可以说是政府的喉舌。这样的报纸是各官吏了解上面精神的窗口,也是各地商人了解政策的最好的渠道,更能民众掌握政府动向,了解政府究竟在干什么。结果报纸发行量达到了可怕的一万份,要知道整个辖地只有鬼民三十八万鬼。当然报纸的价格设得非常低,只有5000铜币铜币自然不能保证这份报纸的成本,所以一开始是政府贴钱办的。但是当我开始在上面做兄弟药铺广告之后,精明的商人们立刻捕捉到了巨大的机会,纷纷要求在《明成报》上做广告。于是祁山立刻成了红人,要不是邓老爷子这个廉政部部长整天盯着他,估计很快就会贪污**了。

有了《明成报》,宣传部的工作好做多了,什么事情只要在报纸上一宣传,很快就家喻户晓。老百姓对报纸非常相信,只要是报纸上登载的事情,他们都信以为真。对我们建立的这套统治制度崇拜到了极点。当然这些报纸自然也随着商人、外务人员以及情报人员,流传到了北面的各王城,这些王城的百姓没想到这世间居然有明成王辖地这样的天堂,加上一批移民传回的消息确实证实了明成王辖地真的又是分地又是免鬼头税,于是纷纷向明成王城辖地涌来。

旬谌没有料到刚刚解决老移民的吃饭问题,怎么又来了二波移民潮。一个月时间,居然涌进了十万新移民。把旬谌差点累趴下。好在国债销售很顺利,手上有钱,心里不慌,加紧用船向魔族购买粮食,运到宋帝港。

到了一个月后,由于建立了大型造纸厂和印刷厂,《明成报》从周报变成了每三天一期,发行量达到了二万份,并且有专门的人员向北方的各王城运送销售。由于老百姓相信《明成报》,所以只要在上面刊登广告的商品都卖得好,这样在《明成报》上刊登广告就让商人们蜂拥而至了。由于版面限制,在上面刊登广告已经不是谁想登就能登的了,必需要巴结祁山。

这样一来盯了祁山很长时间的邓老爷子算是逮到了机会,把祁山给告到了我这里,说他**收贿等等。我把祁山叫来一问,才知道他确实收了商人们的贿赂,但是这些贿赂他并没有自己收下来,而是上缴了财政。旬谌也证明了这一点。澄清了事实之后,邓老爷子仍然觉得祁山收贿不对。祁山说他也没办法,这些贿赂让他防不胜防。看到祁山这么上路子,我给祁山出了一个主意,说他可以每天进行广告版面拍卖,那个商人要登就参加拍卖,这样祁山也不必每天面对商人的贿赂,即使上缴了也说不清楚。祁山大喜,邓老爷子这才不说话了。

'。。'

第五百一十一章 骑兵大队

忙完了政务,我又马不停蹄开始视察军队和军校。明成军现在一共四只正规军,以邓延年率领的明成王城守备军最像军队,其他的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但是没有什么战事,所以还不如明成王城的守备军。为了让这些军队更像军队,我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军事大比武,要求四只军队抽出人员来进行比武,分为个人和小团队比武。接着要求他们举行军事演习,调动明成王城守备军都市镇守备军转轮镇守备军对等镇守备军1000鬼共四千鬼到泰山镇举行军事演习。调明成王城守备军1500鬼补充边境三镇的不足兵员,每镇要求他们已经要形成制度,每年每只军队都要至少参加一次军事演戏。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明成军才能算是真的成了军队了。等到了战时,可以随时扩招预备役军队。

接着我检查了军队的装备,后勤,以及政治工作。

当我来到转轮镇,看着列队在兵营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