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过来,我要跟你喝一杯,要感谢你收留这个臭小子。”

孙启口中的臭小子自然是指卢建军,俩人是老战友,刚开始孙启还是卢建军的班长,最后俩人一起进了特战大队,一起升的小队长和中队长,如今孙启就要升大队长了。卢建军却离开了军队。

卢建军听着不满的叫道:“什么叫收留,我可是有出力的。”

“出力。就你出的那点力能开得了这样的古玩店,先别说钱是从那来的,阿文就算另外找个有能力的人帮搭桥一样办得了。这回你他妈的还像从前那么冲动误事,老子就第一个不饶过你。”

这一点卢建军心里明白得很,这些钱其实是曲文弄来坚持分给大家的,虽然自己事后也出了很多力,可是没有曲文开的头,没有他和赵海峰收回的这些古玩,想开古玩店难了。

所以股份才分为,曲文百分之三十,赵海峰百分之二十五,卢建军百分之十五,其余谢单、司马冠军、韩磊三人每人百分之十。

卢建军脸色一红:“这么多年的事还提它干么,走都进去,剩得把我的老底都揭了。”

几人闹闹呼呼的走进店内,姚厚良和几位市里领导同时急急忙忙的跑了出来。

曲文见状好奇的问道:“姚局长你们这是?”

姚厚良站在曲文身边把声音压低,带着些责怪的语气:“你怎么没告诉我,今天请了上边的人物下来。”

“上边的人物?”曲文满脑的莫明。

“你还装,晚些再找你算帐。”姚厚良说着自觉的站到门边,大约等了十多分钟,张卿寒和几个陌生人慢慢走了过来。

见到曲文,张卿寒先送上了他的贺礼,一副稀有的蔡襄书法作品。

蔡襄,字君谟,是宋朝有名的大书法家,在当代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明,并称为“苏,黄,米,蔡”四大家。蔡襄不但书**底深厚,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还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蔡襄本人的官位及名气极大,书法作品传神,留存量少所以成为了现在藏家眼中的稀有珍品。

把蔡襄的书法作品送给曲文,张卿寒接着介绍道:“让我来介绍下,这位就是‘曲翰院’的店主曲文,这位是他的和伙人赵海峰,也是赵翰江部长的公子。这位是文化部蔡部长的秘书云卫民,这位是教育部部长的秘书韦彬,这位是副省长侯军辰,还有这位是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江有余,。”

虽说三个都是副职和秘书,可是这三人的能量不能小视。曲文心里明白像云卫民和韦彬都是部长身边的人,每天都要跟着部长工作,突然从京城赶来多半是受了两位部长的指派。而这位副省长有七成是刚刚收到消息跟着赶来的。

几位大人物同时出现,记者按动快门的速度不断加快,卡卡的拍个不停,或是用摄影机一路跟着,似生怕漏过了任何一个镜头。

“你好云秘书,韦秘书,侯省长,江院长。”曲文逐一握手,他没想到张卿寒会请到这些高层人物过来,消息传出去一定会成为令人震惊的大消息。一家古玩店开业,三个国字头部门和副省长都一起来道贺。

聊了几句,把四人送进店内就按排在主桌。曲文偷偷的拉了张卿寒一把。私下问道:“你怎么请上边的人来也不和我说一声。好让我也有个准备啊。”

张卿寒笑了下:“你问我?我还想问你呢。说实话我只请了江副院长过来,至于另外两位,我就不知道是那位大神帮你请来的。”

“不是你?”曲文愣住了,如果不是张卿寒还有会有谁。要知道这些人绝不是有钱就能请得动的,能把他们请来,那么帮忙请人的人能量也一定很大。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起。

曲文拿出电话看了眼,是个不认识的号码,问道:“你好。请问是那位?”

“怎么才两三个月就不记得我的声音了,我是赵海诚。”电话的另一头说道。

听到声音曲文吓得差点把手机弄掉:“诚哥你好,我没想到你会突然打电话过来。”

“是吗,今天是你和阿峰新店开业大吉,我这个当哥哥虽然到不了场,怎么都要问候一声吧。怎么样,云秘书和韦秘书到了吗?”

赵海诚的话很明显,这两位上边来的大人物应该是他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