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最早的古埃及玻璃器颜色大多是绿色和蓝色,蓝釉几乎不含铁,色调总有点偏绿。而绿色玻璃在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用来模仿绿宝石,其颜色和质感几乎与绿宝石难以分辨。如果手镯上的绿宝石丢了,古埃及人就用色泽相同的小玻璃片替代。另外繁花工艺和马赛克工艺大约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开始流行,在第十三王朝的出土文物中,也有两个重要发现,一个是埃及公主的玻璃马赛克饰品,由白色、黑色和淡蓝色玻璃小方块组成了一幅画面淡蓝色背景上的一只带有黑斑点的白色小牛。另一个是残件,是大约4厘米长的玻璃棒。横截面为正方形。其上有法老阿孟和蒂三世名字的形象文字缩写。”

“这个玻璃棒所采用的特殊工艺起源于当时的生产实践。并且凝聚着古埃及玻璃工匠的智慧。他们将不同颜色的玻璃棒按照设计好的次序叠成一捆,这捆玻璃棒的横截面就构成了图案或文字,然后将玻璃束加热,使不同颜色的玻璃棒熔为一体,横截面的图案固定下来了,然后再把整捆玻璃束拉长,变成细长而精致的玻璃棍,最后把玻璃棒切成许多薄片。就成了极其精美的繁花工艺和马赛克工艺。该工艺最初应用于珠宝的生产。后来用这些薄片去塑造容器,或用于器物和人像局部的拼花和镶嵌饰物。到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玻璃工厂用这种方法制造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它们因工艺复杂而色彩斑斓,所以存留到现在价格都非常的昂贵,乃世间难求。”

听阿蒙特姆海特细心讲解完,曲文心生感叹,赞叹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阿蒙老爹不知道你这里有没有古埃及王朝的玻璃工艺品。”曲文忍不住好奇的问道,等不及到第二天才去博物里看实物。

“你说呢?”阿蒙特姆海特神秘的笑了笑,神情中带着几分得意。“你们给我坐好了等着。”

听阿蒙特姆海特这么,估计他真的存有一两件。曲文立即坐正了身子,和保罗一起像两尊铜佛定定的望着。

没过多久阿蒙特姆海特从里屋拿出个木箱。小心翼翼的把箱子放下,然后打开,在里边塞了很多绒布,在绒布间又有一个软木盒。把软木盒拿出来,又裹着一层纯白色的丝绒,而一条漂亮的“金鱼”静静的躺在里边。

“这是……”曲文深吸一口冷气,整条金鱼造型逼真,金光闪闪,色彩斑斓,身上的鱼鳞同时用黑色、红色和金色堆叠而成。近看像一块鳞片,远看像一条流淌的河流。

“尼罗河鱼神。”阿蒙特姆海特微笑道:“看到上边的鱼鳞没有,从不同的角度远近看去,这些鳞片光泽也会有改变,仿如尼罗河中流淌的河水,象征着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随即曲文不断的转换视角,改变远近距离,鱼身上的鳞片光泽果然会随着角度光景流动起来,而且转换距离的速度不同,流水的速度也不同,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就像尼罗河真的镶进了这个小小的世界里。

看到如此精美的玻璃工艺品,忍不住放出灵觉,顿时满满的紫色精光映入眼帘,也就是说这最少是公元前两百年前的东西。

“精品,珍品,神品!”曲文一连用了三个词,都还觉得不够贴切,可是再也找到不更合适的词。

“应该说是超越神。”阿蒙特姆海特伸手轻轻的抚摸了下鱼身,轻柔的就像抚摸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子。“当年我们哥俩几乎为了这条神鱼倾尽家财,致使公司里的流动的资金短缺,最后公司破产,我哥郁郁而终,我也从大宅搬到了这里。”

曲文万万没想到这条神鱼背后会有这样的故事,猜不出阿蒙老爹家当年有多少钱,但可以估算这条神鱼的价值远远要超过自己的想像。因为想像不出,所以没法去想。

“阿蒙老爹先让我猜猜,这黑的部份是黑泥,红的应该是赤土,黄的是纯金,以三色相配,最后再加上了这层玻璃光釉对吧。”

埃及在世界历史上又有“黑土之国”之称,当地有一种很特别的黑土,异常的肥沃,传说不管种什么都能活,每年都能给古埃及人带来丰收的喜悦。另外还有一种近似于鲜血红色的泥土,因为颜色鲜艳,工匠们喜欢用这种红泥做胎,然后加上黑土,形成红黑两色对比,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被称为“黑顶陶器”。从而成为世界最顶级的艺术收藏品。

而这条神鱼不但彩用了“黑顶陶器”工艺,还加上了精美的金片和当时极度稀有的玻璃光釉,所以曲文只能说这是无价之宝。

“那你能不能猜猜这是什么时代的东西?”阿蒙特姆海特笑问。

如果是华夏历史曲文可以倒背如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