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无人区扩张原则简单说,就是鼓励人类(王国的居民)前往一些大陆的无人区进行开发和定居。一旦无人区的开发和定居被王国认同,那么开发地区将成为开发者的私人领地。在条件成熟时,开发者有受封成为王国贵族的可能。而王国的疆界也会基于新晋贵族的领地,重新界定。

实际上,无人区扩张原则只是一个学者灵机一动的想法。它鼓励民间人士自发地为王国实现对外扩张,而从国家层面却不给于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仅仅许诺一个贵族的虚衔。

这条原则推出后,最先受益的居然是森林中的猎人,草原上的牧民,以及海岛上的渔夫。那时冒出了一大批,诸如“黑森林”、“土山”、“群马”、“万牛”、“露岩岛”、“鲸鱼石”之类的古怪称号的贵族,就是遵循这条原则产生的。

但其实猎人依旧打着猎,牧民依旧放着羊,渔夫依旧捕着鱼。有了贵族称号的贫民们,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王城的档案室里已经变成了贵族。王城礼宾司更是借法伏特大帝生日之际,向大陆各国发出邀请函。在邀请函中,不合常规地附上了,所有出席大帝生日晚宴的王国贵族宾客名单,其中就有新晋的无人区贵族。

当各国首脑们后知后觉地发现,王国突然间新增了几十个古怪的新贵族,而且这些新贵族的领地都在自己国家的周边。王国的疆域不仅在一夜之间膨胀起来,更是将一些十王年代后划定的中立缓冲区,吞并肢解。这立刻引发了一轮备战恐慌,“达斯特的利剑”难道要再次饮血吗?

这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当时大陆西部的威斯德联合公国。这个由过去西部三国合并而来的国家,是当时东大陆上国力仅次于王国达斯特的大国。

威斯德大公立刻致函达斯特,要求王国对这些莫名其妙的新晋贵族进行解释。同时派出自己的部队前往边境,对那里新诞生的两位“山中贵族”进行调查。

调查的结果却是发现,位于威斯德公国与王国之间的两座深山老林里的所谓贵族,都是来自于威斯德的山民。这两户山民在十多年前,迁入山区成为猎人,他们的家族总共都不到十个人。而且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贵族,并作为出席法伏特大帝生日晚宴的宾客。

获悉调查结果的威斯德大公勃然大怒,有种被愚弄的感觉。他不仅向大陆各王国公布了调查结果,并且采用了最强硬的外交辞令,摆出一幅誓不罢休的姿态,喝问达斯特有什么资格分封他们公国的子民。

大陆的其它国家在威斯德大公的带动下,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或硬或软地一起要求达斯特对于那些无人区贵族的由来作出解释。

埃克庞兹宰相这时才姗姗来迟,向东大陆的所有王国提出了他的“无人区扩张原则”,并声称这应该作为今后大陆上所有王国,对外扩张时都适用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年后,由东大陆五大国签定的《达斯特公约》,确认“无人区扩张原则”为国与国之间解决疆界纠纷的一条基本准则。随后越来越多的人类王国先后承认《达斯特公约》,并共同签署了《达斯特附约》。

时至今日,无人区扩张原则的具体描述,各国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它确实成为了一条大陆国家间的公共原则。而埃克庞兹主导的“第一次无人区扩张”,最终只保留下六位贵族及其封地,并得到了大陆各国的承认。其中就包括今天赫赫有名的巴尔家族,而西凡亚行省中巴尔大公爵领的中心区域,就是那时候保留下来的一小片丘陵。

《战争的前后》对于这段时期的大陆外交形势,作出过一个客观的评价。书中写道:威斯德大公的外交策略,标志着整个东大陆从战争时期的武力外交,正式进入相对和平时期的国力外交。而王国宰相埃克庞兹的外交手法,则是诠释了在国力外交中,“国力决定成果”的基本准则。

不过在西大陆出版的一本名为《动荡的东大陆》的书中,对于“无人区扩张原则”有过一个不同角度的评价:

“这条原则的通行,标志着人类对于东大陆上其他种族的压制性侵略的开始。”

不管西大陆人是怎么理解东大陆的国家对外原则,在当时埃克庞兹无人区政策的推动下,学术界基于此掀起了一股探险与考古的热潮。

弱法学者中,一部分从事野外生物以及考古研究的学者,他们以雇主身份雇佣了一些佣兵团,并且亲自率领佣兵团,前往深山老林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探险和考古活动。

这些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不仅拥有不弱的野外生存能力,而且对于大陆的地理、风俗、方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