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 (第1/4页)

在小说里面,这种想法是电影情节和故事结构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矩阵作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人类进入程序当中,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谓真实并不跟我们所见到的那样。只有从矩阵里面删除的人才能真正看到了世界的真实性。

矩阵本身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现实,尽管这是一种虚拟空间,但是人们在矩阵内执行的行动也被视为心灵的真实反映。如果在矩阵中丧生,那么也会因为心灵的感知死在现实世界当中!”

这只是一个人的看法,另外有人觉得《黑客帝国》存在着“双重意识”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由非洲裔美国社会学家杜波依斯提出来的。

“主人公尼奥就是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者,小说刚刚开头的时候,尼奥挣扎游离在双重人格之间,他是托马斯…安德森这样一个白领,也是尼奥这种多才多艺的电脑黑客。墨菲斯给了他两粒药丸的选择,这是尼奥对于双重意识以及从前双重身份的重新认识与接纳。当他最终觉醒了救世主属性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叫尼奥,这也代表了他拥抱的新的生活,并丢弃迪奥以前的身份!”

“庄周梦蝶,梦蝶庄周,究竟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庄子本来就是一只蝴蝶,人生才是一场梦?当墨菲斯在小说里面说道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这就让我们可以窥见到林翰在小说里注入的哲学一角。这句话是法国思想家、后现代超级理论精神导师鲍德里亚名着《仿像与模拟》中的一句话……”

哲学似乎已经在国内烂大街了,但是关于《黑客帝国》的讨论似乎让它有焕发了第二春!

“电脑、洞穴和祭司:尼奥跟苏格拉底”

“怀疑论、道德跟《黑客帝国》的关联”

“母体矩阵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黑客帝国》中的形而上学”

“尼奥:唯物主义与主体的死亡”

“汤匙不存在:一面佛法之镜!”

“《黑客帝国》小说里的宗教与多元论问题探究”

诸如此类的文章层出不穷,偏偏读者们也格外买账,所以在相当多的报纸甚至网站上都能看到哲学家们活跃的身影!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更新的作者菌有票拿~~

推荐票,月票快到碗里来,今天依旧爆发!(未完待续。。)

第584章 持续发酵,师生爆笑!

“《黑客帝国》是我看到目前为止最具哲学意味的小说,它快节奏的情节每一步都是哲学难题。如果我们所知的世界不过是一场,这个梦是真实的吗?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吞下墨菲斯手中的红色药丸,走出我们的世界,进入一个梗真实却不那么舒适的世界,那么不这么做会不会是一个道德上的失败?为什么人的确有超出智能电子机械的价值,精神与**可以彼此分离而存在?”

央视科教频道的《读书》栏目再一次将林翰的科幻小说用了上来,这一次栏目组邀请的是职业哲学家们,让他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黑客帝国》里的内容以及为什么它会如此受欢迎。

从目前曝光的预告片里可以看到头衔众多的哲学家为了这本小说争辩得面红耳赤,从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角度对这部错综复杂的艺术作品进行隐秘深度的探究!

是的,央视亲自给《黑客帝国》盖上了艺术作品的戳,这已经不单单是普通的科幻小说,更是值得研究的文学作品。

《黑客帝国》广受欢迎,这有点像文学经典《红楼梦》那样,不同的受众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面产生不同的兴奋点!

国内的哲学研究者们一个个都欣喜若狂,看到这些同行们的研究之后,自己也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小说里面去,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研究,甚至还有人开始写论文了。

不过读者以及网友们比较感兴趣的是结合电影内容与实在问题的分析跟讨论,而不是比较空泛的内容,普通人哪里懂哲学!

……

燕京大学,哲学系堪称是独领风骚的院系,史上多位着名学者都曾经在这里执教,比如蔡元培、胡适、金岳霖、朱光潜、冯友兰等,他们培养出了朱自清、何其芳等众多大学者。

这里比较有名的教研室很多,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教研室、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与宗教、科学技术哲学等教研室,师资力量在全国来说都是第一位!

“主任,我们正准备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