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坚持

对于很多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生来说,在最初的几年,甚至于在全部留学过程中,过的都是一种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

由于学习和思想压力巨大,个别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精神抑郁、头晕头疼等病症,无法继续正常学习;还有一部分人员,由于难以适应当地生活条件,罹患上关节炎、肺结核等疾病不得不回国医治。对于这部分中途退学人员,使馆充分尊重其个人意见,周到安排了他们的归国行程。国内方面也根据每人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了妥善安置。

第六章 五分!五分!(3)

面对艰难处境,更多的人坚持了下来。

由于列宁格勒气候湿冷,酆炳林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患了肺结核,不得不进入当地的医院治疗。使馆为他安排了在雅尔塔三个月的疗养。在那里,酆炳林得到很好的照顾,疗养期结束病基本痊愈了。

可是回到学校,酆炳林的心情陷入了谷底。他本来学习就比较吃力,前后又停了半年课。追起来就非常难了。由于思虑过度,不久以后他出现了头晕头疼的症状,听课受到了影响。

使馆留学生管理处征求酆炳林的意见,告知他实在困难可以申请回国——国家有政策,像他这种情况中途回国还可以在国内大学接着念,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回首往事,酆炳林说:

“这时候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可是想到国家给我这么宝贵的机会,如果轻率地放弃,怎么有脸面对祖国的父老乡亲呢?这时候,使馆负责留学生管理的同志来到列宁格勒。他不知从哪里了解到我的情况,见到我就说:‘你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了。如果你有困难,支部书记可以暂时不当。我们也可以……’他还没说完,我就跳了起来:‘我还没要求回国呢?!我一定要留下!就是累死,我也要坚持下来!’”

第一件事,就是要补习漏掉的课程,并通过上半学期的补考。

同班的中国同学把半个学期的全部课堂笔记,和在图书馆摘抄的参考资料全都无私地提供给酆炳林。他在桌子上铺开每个人的笔记,一句句比照,誊抄;遇到问题,就向同学请教。一个星期过去,觉得可以了,就约老师补考;下星期再准备另一门……。就这样,他补回了落下的全部功课,并顺利通过了相应的考试。

从三年级下学期到毕业的两年半时间里,没有假期,不分寒暑,酆炳林奔波于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的道路上。列宁格勒和附近地区是著名的旅游地带。可是除了大学一年级看过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阿芙乐尔”巡洋舰外,他什么地方都没去过。四十年后当他因公务重返列宁格勒后,才游历了全部美景。当酆炳林说他是第一次游览时,同行的苏联朋友都无法相信他在这里学习了整整六年。

这样,到大学四年级开学的时候,酆炳林已经顺利赶上来了。在酆炳林的成绩册里,考试没有得到五分的课程,都是在三年级下半年以前。从四年级开始到毕业答辩,成绩册记录的是清一色的五分。

军事留学生

在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国等军事强国交手后,党和国家领导层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捍卫新兴的人民政权,“小米加步枪”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尽快建立多兵种、现代化、用先进指挥艺术和管理理念武装起来的正规军队。

1951年6月11日,徐世平等五十三名年轻的中国人民海军军官启程赴苏学习,揭开了新中国军事留学的序幕。

据有关人员介绍,从1953年到1957年,先后共有六批三百三十余名中国海军人员,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克雷洛夫海军工程技术学院等十余所海军学院学习,接受正规的军事高等教育。

除此之外,我国还向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红旗空军学院、陆军装甲兵学院、炮兵学院、防化兵学院等军事院校派出了大量的军事留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51年至1960年,我国共向苏联派遣军事留学生近千人。

除了极少数来自国内正规军事学校的学生,军事留学生中的大部分人员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土八路”,还有一些刚刚从朝鲜战争的硝烟中走出的战斗英雄。他们当中很多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连代数、几何都不知道,却要一下子钻研微积分、高等物理和化学,还要掌握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称得上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其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对于这些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军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