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今天这是什么情况?”有的老百姓互相之间小声地交谈着。

“不知道,难道是要打仗了?”

“不会吧,没有听说周围那里出了叛贼呀。”

“是呀,你们看这些羽林军将士,他们不像是要出往的样子呢。”

“你们不知道呀,听说今天是太子殿下正式登基的日子,所以才会戒备森严的。”

“原来是太子殿下登基呀,这可是大好事一件。太子殿下以前就对老百姓非常好,以后当了大汉天子,我们老百姓就有福了。”

“是呀,我们希望少帝能够重振大汉的雄风,不要让那些叛贼得逞,不然的话到时候天下兵戈一起,遭难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

“嗯,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如果征兵讨伐那些叛贼的话,我第一个就去报名。”

“对,不平掉那些叛贼,天下就不得安宁,我们就不得好日子过。”

随着老百姓私下的议论,整个洛阳城中都沸腾了,不过老百姓都表现得很平静,期待着太子殿下登基为帝,当然他们的内心却是非常激动的,一边如常地干活一边等待着好消息。

就在同一时间,整个皇城南宫周围,无数的车马如同流水一般汇集而来,文武百官,王公大臣,所有在朝的官员纷纷换上了崭新的朝服,早早地就离开了家门,朝着朱雀门而来,然后经过严格的检查之后,进入望楼之下,前往千秋万岁殿而去。

千秋万岁殿,为南宫中间自南向北第二座宫殿,坐落在中轴线上,而今天刘辩的登基大典就将在此举行,而此殿也是刘辩指定以后议政之所,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壮志。

“大将军,早啊。”

“陈大人,早早早。”

“丁大人,请。”

“刘大人,先请吧。”

文武百官相见,互相笑哈哈地打着招呼,特别是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等亲近何太后与刘辩一系的文臣武将,更是个个脸上笑容满面。

而其他一些大臣,则有的面带苦色,有的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在转着自己的主意,少帝登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他们都在思考着怎么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

也有一些大臣,特别是儒家士子为官的,他们并无什么喜色,也没有什么担忧,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准则,只要是一心为国为民的皇帝,他们都是鼎力支持的。

而对于新帝刘辩,儒家士子们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什么意见,但是大学士蔡邕却是刘辩的老师,所以他们心中对刘辩还是有着一定的期望的。

而从太子刘辩近年来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来看,他们认为刘辩还是一个值得扶持的皇帝,但是对于以后的一切,他们还要再观望,同时保持他们一直的公正心态。

进了朱雀门,穿过高大华丽的望楼,绕过前面的平朔殿,千秋万岁殿就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晨光正好照到千秋万岁殿顶上,一遍光彩奕奕,更增添了大殿的高大崴峨壮观之象。

千秋万岁殿前方是一个大广场,铺满了汉白玉地砖,中间有一条人工河流过,河上架着八座并排的汉白玉石桥,桥身之上雕刻着形形色色的瑞兽,如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麒麟等灵瑞之兽。(未完待续)

………【195、登基大典】………

这些石桥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呈现出一道圆弧形,全部对着前方通向千秋万岁殿的宽阔通道,众多的官员潮水一般通过八座石桥,纷纷聚焦到了广场之上。

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停留在了广场之上,他们还没有资格进入大殿之中直接面圣,所以一个个静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目光望向了那些朝着千秋万岁殿鱼贯而入的重臣们,心中充满了火热的冲动。

而那些漫步通过广场通道直接进入大殿的三品以上的重臣们,则一个个脸上神色严肃,昂首挺胸高抬脚步,在周围众官员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飘飘然地踏上通道,迈上汉白玉台阶,进入了整个大汉王朝权利核心的大殿之中,按照各自的位置分文武而列。

武将一列,自然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然后是后将军袁隗、车骑将军何苗、骠骑将军董重、讨虏校尉盖勋、射声校尉马日磾、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虎贲中郎将袁术等人,后面还有北军中候吴匡、南军中候张璋、卫营都尉王匡、骑都尉鲍信,此外还有张辽、伍孚、伍琼、周毖、甘宁、典韦、许褚、淳于琼等人。

文官一列,则是以三公为首,司徒陈眈、太尉张温、光禄勋刘弘、司空丁宫、谏议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