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原来,包桂芝回家后想想还是心里难过,又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地哭泣,被她妈妈发现了,三追两问就问出了真象,她妈二话不说就来到学校,大骂了一通不说,还要找汪蓬勃这个小龟孙算账。第二天,分管文教的县委常委崔明英就来到学校,不但作出了开除汪蓬勃学籍的决定,还要对学校作全面整顿。原来,崔明英不是别人,正是包桂芝的亲姨妈。由于崔明英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成立新县委时,她作为群众代表被结合进了县委班子,并让她分管文教工作。

为这事,汪有志在县城里很没面子,很长一段时间,不愿在人们面前提及他的孩子。汪蓬勃失了学,也就回了老家――蛤蟆湾,跟着枣针一块儿下地劳动。

捱到改革开放那一年,小勃巳经十八周岁。和他一茬的孩子都开始结婚,过上了在小勃看来是上天堂的日子,小勃就想着结婚。汪有志听说后,大为脑火,他回到家,直接来找枣针:“你看你把小勃给惯的,四、五年过去了,还是想着那种事,这样下去还不彻底地废了?”

枣针觉得挺委屈,说:“那你说咋办?都十八、九了,还能撑几年?男人到这时候就是要想这等事,你不让他想就不想啦?当初你咋想小白鹅来?”

“你...你...你咋这么不讲理,这能跟那一样吗?”汪有志被枣针弄得脸通红。

“哼,揭了你的疤了不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枣针也不是不吃醋的女人,当初不与汪有志斗,怕的是一斗汪有志真跟小白鹅跑了,现在还怕什么呢?

败下阵来的汪有志只好改变了口气,耐心地劝枣针:“你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是想让小勃晚点结婚,好帮他找点事做。就这样结了婚,以后不就农民一辈子了?”

“那你说咋办?”

“你给他说,就说现在结婚最少得‘三转一响一咔叽’(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现在没有钱,啥时攒够钱再说。”

那年月,淮北农村结婚的习俗,不光要备够彩礼,还要准备一套新房,还要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的轮子和手表的表针都是转的,所以叫“三转”,收音机是响的,所以叫做“一响”。要求条件高的还要加个一“咔叽”,就是指照相机。这些东西在今天不算什么了,可在当时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开支。

汪有志自从小勃给他丢了面子,就不在理他这个不孝之子了。小勃被学校开除后,汪有志除了痛打了他一顿外,就不跟他说话了。父子相见,象仇人似的,谁也不理谁。所以,每次父子之间的沟通,都是枣针在中间传话。或者是小勃留张纸条放桌上,作为请示或暗示,汪有志看到了则同样也写一张纸条进行回答。当枣针将汪有志的意思向汪蓬勃转达后,汪蓬勃嘴蹶着,不吭一声。他知道,这事必须他亲自与他爸爸沟通才行。

隔了几天的一个晚上,汪有志正要上床睡觉,床前的桌子上有个字条,上面写着:

“儿子已经十八九。”

汪有志一看便明白了,知道这是小勃在与他进行“沟通”。汪有志拿起字条看了看,心里骂道:“这小杂种,字写得象狗扒的似的,骚劲倒是很足。”于是,他也取出一张纸条,也写了一行字,对小勃进行哑迷式的沟通:

“三转一响你可有?”

又隔了一天,汪有志发现桌上原有的纸条没有了,一张新的纸条放在了桌上,纸条上写着:“难道攥着‘小鸡‘睡?”

他妈妈的,真是下流!还生气了呢。等两年就不中吗?人家老光棍一辈子不结婚的也不是没有,也没听说他们都是攥着小鸡才能睡觉的。这个王八羔子,太自私,太无耻,对自己太不负责。汪有志想骂却又想不出新的词儿,于是就气乎乎写个回答:“累了左手换右手!”

当然,这是后话。

第二十九章

说能话惹事端――隐患

保证书借坡驴――上当

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渐渐地就变了味,开始是抓牛鬼蛇神,后来是斗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再后来是批陈批孔,捱到粉碎四人帮前就变成了批林批孔批周公、批水浒批宋江了,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周恩来总理。接着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乌云浊水普天盖地而来。上层政治斗争激烈,下面呢,除了高呼广泛深入持久之类的大批判口号外,另外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的就是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届一届的高初中毕业生,风华正茂,正是求学长知识的时候,却将小红书一举,小背包一背,扎根农村干革命去了。

光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