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 盗宝狂潮(1)

历史上,那些令我们后人铭记在心的,总是那些充满遗憾与苍凉的段落,难怪《燕都丛考》中说:“呜呼!人生盛衰之数,岂有常哉!”故宫的国宝作为中华民族镶嵌在人类文明皇冠上的珠宝,20世纪上半叶它为躲避战火而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无疑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悲壮的交响乐之一。 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成为第一位入主紫禁城的皇帝,到清末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明清两朝共24个皇帝在北京故宫居住,故宫里富藏代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艺术珍品。在20世纪初,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的时刻,这些旷世珍宝的命运也就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了。 故宫又称紫禁城,其名称系借喻紫微星垣而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曾经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大星垣中央,因此成为代表天帝的星座。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天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而人间的皇帝则是人间的至尊,我国古代的建筑大师和工匠以非凡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设计建造了人间皇帝富丽堂皇的居处,建设者为了推崇皇帝的至圣至尊,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手法,突出了人王地主的特殊地位。故宫是我国建筑史、文明史的一大辉煌杰作。北京故宫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开始筹建,永乐十八年完工,征集全国著名的工匠十万多名,民夫一百多万人……清朝在乾隆和康熙时期也大规模进行修建。 辛亥革命之后,宣统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后,溥仪小朝廷退出前宫三大殿,在后宫偏居。民国政府和清室签订了十九条优待条款,其中有逊位的溥仪仍旧居住在后宫的条文,这段时间故宫不仅殿宇失修,而且文物亦大量流失…… 1923年,那年冬天,北京的雪也是格外的大,宫里的雪像是扫不完,降下来的雪紧密的,大朵的,拼着命地向下飘。雪花是那样轻柔,那样安静地落到了琉璃瓦上,那样小心地铺到台阶上,怕惊醒了故宫里人们的好梦。太和殿的屋顶,宫墙,御道,都变得臃肿了,成为白色的世界。 雪越下越大,柳絮一般轻盈地滚过去,无声地沾在衣服上,落在帽子上,挂在睫毛上……消了,又聚上来,擦了,又沾上来。空中已经看不见什么了,只有重重叠叠、一层又一层的雪雾。 紫禁城像被包围在棉花团里,落似花瓣的漫天大雪,密密实实的,近处还能够分辨出雪花,稍微远一点,雪花就被编织成窗帘,或者是纱布,把远处的宫殿都笼罩了,迷迷蒙蒙,有些像影子。再遥远一点,就如厚重的山水画了,白茫茫,天地相连,什么也看不清。 那年溥仪裁撤故宫中的太监七百多名,后来有三百多名无处可去,成为街头乞丐。 故宫里的太监,在清朝的时候,大多是连帮结伙来京城的。出太监最多的地方是山东省乐陵,宫里就有“山东帮”,大家相互照应,大老远来北京,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伺候皇上,万一光宗耀祖挣个前程也说不准。河北的河间、大城、文安、沧州,天津的静海,北京的昌平、平谷……也是出太监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比较苦的地方,当太监是生活所迫,不然谁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走绝户道儿?大部分太监都是因为穷困无着,被迫走上了这条“断子绝孙”的“绝户”路。太监俗称老宫,史书上称作宦官、内官、内臣等。《后汉书·宦者列传》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最初的宦官多是因为犯罪受到“宫刑”,被遣到宫中做杂役。 天色越来越暗,漫天的雪花夹着冰冷的风,让人感觉格外凄凉。皇宫门口,乌鸦似的站满了太监,他们全都神色痛苦,有哭的有闹的,更有两眼发呆,不知所措的,一队护军紧张地监视着太监们。 一太监拼命地跑着,一队护军在后边追着,护军喊着:“站住,站住!”太监拼命地跑,终于被堵到了一个死角。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盗宝狂潮(2)

“我说,您老们别看是个半拉子,可是腿脚还挺利索。”一护军头调侃着笑道,“平时欺负我们护军的时候,那厉害劲儿哪去了?”太监们扑通跪下恳求着哭喊着让留下之类的话语。护军鄙夷地上下打量着他们,二话不说就上来撕拽着,向宫外方向拉扯。一个太监死命地抱住一个柱子,大叫着:“我不出去,我不出去。我一小就到了这里了,我伺候过万岁爷,万岁爷啊……您老让我这么一个半拉子到哪儿去?” “死太监,赶紧滚蛋,别惊了驾。”军棍无情地打在太监的头上、身上,可他依然死命地抱着柱子,头上的血滴滴答答地流下来,在地上画成一道鲜红的血痕。 一内务府官员把一张桌子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