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现在要邵易宇在这个高僧面前说法,一论生死大道,的确为难了这个只精修了一年佛经的中国灵异会会长。法空见他一脸踌躇,心中更加不屑:“黄毛小儿也敢妄论能参透生死。可笑。”

忽闻邵易宇朗声念偈:“生非来,死非去,活非喜,死非欢。舍已渡众,无我无相,方证如来。”

这是法警官穷极其一生在佛性上的修为,然后在生死一刻所做的人生参悟,听似简单,却是佛家至高真谛。

第二十六章 战前动员

第二十六章战前动员

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中西方世界佛阿弥托佛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此世界人民皆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的菩萨。

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其位在西方,距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其中“一佛土”涵盖三千大千世界。然而在念佛往生之人,佛菩萨接引之时,一弹指即达。

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是说:在很远很远的星系外面(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外星球名叫“极乐世界”,充满了人类难以想象的美好(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引自《无量寿经》)想要移民去这美好的世界,只要念佛往生,自然有佛陀接引,利用高科技一弹指的功夫就穿越时空到达。

但这种说法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因为佛祖说一切相都是虚妄,但在描绘西方极乐世界时都是说黄金铺地,金根银枝——…这那里是描述什么极乐世界,简直是在描述一个暴发户。

第二,布袋和尚(弥勒佛的化身)行世的时候,别人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就将布袋一放,言下之意就是叫人要学会“放下”,不可执着。但如果信佛就是追求“往生极乐”,追求“移民”,这岂不也是一种执着?

第三,佛祖在世时,讲法的精舍要富丽堂皇,都要有金银七宝供奉,寺庙的佛体也要通体镀金(或漆成富丽堂皇的金色)成“金身菩萨”来供养,但描述西方极乐世界时却又说:清净,微妙,安乐。两种绝然不同的相,到底那种才是佛家的追求?

但法警官的偈子寥寥数语就道出了他对佛的看法:放下自己,提起众生,不要从自己的眼光、以自己的得失,凭肤浅的六根之识来看待极乐世界,就永远不会有这些迷惑。

“生非来,死非去,活非喜,死非欢。舍已渡众,无我无相,方证如来。”

法空大师再也端坐不住,急急起身对着年纪轻轻的邵易宇一鞠到底,成五体投地态大行佛礼:

“妙哉。妙哉。仅此一句施主已抵五百年修行,有资格端坐这莲花之台了。”

邵易宇想起来还礼,可惜自己被铐在了椅子上,只好对大和尚的这一重拜“坦然笑纳”。

法空大师外表慈善温和,但实际上性格刚烈如火,一开始因为助手小孙整理的一尺来厚资料中全部显示邵易宇有太多的弄虚作假,认为他不过是花拳绣腿,拿着宗教当儿戏的纨绔子弟,对他十分不满,所以出言讽刺,对待他也十分不敬。

但听到最后一句佛偈,心中大有感触,邵易宇虽然没有修炼自己的佛家密宗,但这句佛偈所示的真理却仿佛与自己的佛家宗派有至深的渊源,既然不是此生所修,定然是上辈子所带了。所以以他在佛门的至尊身份竟对一个小辈向三拜九叩之礼,当真是心服异常了。

———但是这位“可爱”兼“可怜”的大和尚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是被邵易宇这位“纨绔子弟”给“忽悠”了:这首佛偈正是自己同门师弟所做,两个人都是修行同一佛教法门,所思所想,所求所做当然高度一致,有至深的渊源。

邵易宇看到大和尚说变就变,如此真诚对待自己,也心中有愧,正要道歉说明事实真相,大和尚却向左边墙壁点了点头。

这时房门大开,一队军官鱼贯而入,个个官衔高得怕人。但所有人见到法空大师却毕恭毕敬,全坐到了下首。

然后法空大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人小法大”的中国灵异协会会长邵易宇,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他做“英雄事迹”报告。

邵易宇就是口才了得,以一个初中文凭经常给大学生做演讲已经觉得自己了不起,经常为此洋洋自得。现在却要跟一些“将校级”高层人物演讲,立马犯了“人来疯”,于是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激烈时激烈,手舞足蹈地比划自己跟四大金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