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沅烊骼肴ァ�

原本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将李世民气成如此模样,待卷宗传到罗彦的手中的时候,他差点没有笑出声来。李二你还真的是千古一影帝啊。如果是别的事情,你气成那个样子我也不说什么,这裴寂的事情上,你绝对是在演戏。

没错,罗彦此刻手里拿的正是法雅案的卷宗,而且最上边放的正是罗彦参与过的那场审讯的供状。

虽然知道里头写的都是些什么,但是为了不被同僚怀疑,罗彦还是装作认真的样子,将一沓纸翻了一遍,这才传给下一个人。不过,他的心里此刻满是腻歪。

李二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要重罚裴寂么,可是扔下让一群中书舍人这样乱猜,真的好么?

不过这回罗彦还真的预料错了。显然这些人对于揣测李二的心思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罗彦在吐槽的时候,就听到其中一人讲道:“依照陛下的意思,裴公身为司空,却结交妖人。尤其是知道妖人口出悖逆之言的时候,不仅没有上报,还隐匿不发。其罪当以附逆论。”

官员附逆可是一定大帽子,要是皇帝心情不好,直接杀头都是有可能的。

“只是,如今的供状只有法雅一人之言。且供词中也提及只有他二人知晓此事。要是论附逆之罪,必须要将裴公监禁起来,随后着三司会省。待裴公认罪之后,才能以此论处。这样下来,影响太大。”

“既然附逆不行,那么该定什么罪行才好?”

罗彦目瞪口呆,这些家伙合着压根就不管证据是不是真的。即便是法雅攀咬,裴寂这个也是逃不过一个罪责的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的时候,几位舍人将目光投向了他:“素问罗舍人颇知陛下心意,今日如此难题,还是需要罗舍人多多出谋划策啊。”连月来朝中无甚大事,他们这些中书舍人虽然知道罗彦备受恩宠,但是依旧想考校一下罗彦的本事。

心里暗自叹口气,罗彦只能依照自己所知的,说出一个处理的办法:“以知情不报论处,削其食邑,夺其官职,遣归故乡,不得擅出。”说完后罗彦心里默念:“裴爷,别怪我手黑。反正你是逃不了这个惩处的。”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四章 武德时代过去了

有罗彦这么一说,那几个舍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相比起附逆,知情不报的处理流程明显要简单很多。而且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事,那就是很难引起朝臣的反弹。

知情不报,知的什么情,这一点尤为关键。而在本案当中,以现在的卷宗看,裴寂就是隐瞒了法雅的悖逆之言。到时候将结果一宣布,大家的目光都会转向裴寂的处理结果上,至于这知情不报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会去探究,谁又敢去探究?

正是知晓了这一点,这些人才会这么兴奋。

处理裴寂的诏书不过是几刻便在这帮文人手里炮制出来。事实上,中书舍人做事情耗费时间最多的不是写诏书,而是揣摩皇帝的心意,然后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法。就像今天一样,讨论就耗费了大半个时辰,写诏书也才两刻。

事实证明,罗彦这次是真的蒙对了。当草拟的诏书送到李世民的手里之后,也不管前头那些斥责的话有多么严厉,草草扫了一眼最后的惩处办法,李世民就非常开心地点点头,对着那中书舍人说道:“这份诏书我同意了,这就送往中书省吧。”

得到了李世民的肯定,这份诏书不过是一天以后,就出现在了裴寂的府上。

从司空的位子上骤然跌落成凡人,裴寂身居高位十数年,怎么可能甘心。匆忙召来幕僚宾客,想集思广益挽救颓势。

身为当朝司空,也是大唐地位最高的那几个人之一,裴寂的宾客当中不乏才能出众的。“东主毕竟不是李世民的亲信之人,如今他对东主下手,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若是东主想要保住官职,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不错,依我看来,为今之计也只有东主尽可能留在京中。毕竟太上皇还在,到时候东主和太上皇相互扶助。时间长了,皇帝为了避免旁人说闲话,必然会起复东主。”

“想要留在京中,还是需要一些代价的。实在不行,东主还是自请削减食邑。若是能够拖延时间,尽可能向太上皇面陈情由。到时候皇帝碍于太上皇情面,也不好太过紧逼。当然了,这段时间还是要请东主尽量哀悯一点,也好获取朝臣的好感。”

“东主的门生在朝堂也有不少,这两天就发动起来,为东主求情。”

“不可,东主本来就是因为朝堂势力太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