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浴T诙�胶笃诜搿げ祭投鳌⒍喽鞑�竦热嗽�贫�擞泄卦厝擞钪娣纱�幕�芗苹���靶∽榧苹�奔碅…9和A…10计划,在该计划中不仅希望设计大型的洲际弹道导弹,而且探索了载人飞行运载工具的问题。这些专家还设计了航天运载火箭,他们曾经设想在A…9基础上,加装一个大型火箭,从而使火箭达到3级推进,估计就可以将一个驾驶员舱送入轨道。虽然这些设想由于战争的变化都不可能得到实现,但已经为航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二战后西方各国由于看到V…2导弹在战争中的威力,因此不同程度的开展了洲际导弹的研究计划,尤其美苏两国出于各自利益需要,在导弹和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苏联战前的火箭技术在各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突破,拥有一批火箭专家,这就为战后苏联火箭、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冷战”格局的逐渐形成,苏联所制定的战略思想中对当时各项具有军事意义的新技术,包括火箭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发展核威慑力量,苏联制定了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的计划,通过对德国V…2导弹的研究和仿制,苏联开始研究设计自己的洲际导弹,最终于1957年8月21日成功的发射了P…7(P为俄文“胜利者”第一个字母)洲际导弹。因为洲际导弹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火箭技术的发展,所以它的成功在客观上也为发展航天事业直接或间接的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接着由科罗廖夫为主的研究小组为了发射人造卫星并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对P…7导弹进行改进,研制成功了斯普特尼克(Sputnik)号运载火箭。1957年10月4日晚,这枚火箭携带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l号(C∏…1)在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真正到来。

当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这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失败,可在太空中却丢下一个83千克的小玩意。这个小玩意在轨运行了92天,给苏联带来了无比的荣耀。

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或卫星。通信及广播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导航定位卫星,都是开发相对于地面的高位置空间资源的航天器,这类航天器一般又称为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服务的人造卫星,是当今世界上发射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航天器。

在苏联开展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计划这一期间,美国同样在进行着航天技术的探索,国防部、陆海空三军以及一些科学机构开展了多项导弹、火箭及卫星计划,先后就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研制的可能性和潜在的科学技术及军事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但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及军事机构在发展战略武器思想上的错误,致使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研究长期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各计划的开展都是在不同的部门或部门间开展的,没有一个高度统一的部门负责,造成人才、资金、设备等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所以美国在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的发展中落后于苏联。直至1958年1月31日,才在卡纳维拉尔角,由丘比特…1号火箭将探险者…1号卫星送入太空。美苏运载火箭、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虽然是两国军备竞赛下的产物,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每一项进展作为世界科技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对人类历史的贡献,谱写了世界航天史的新篇章。继美苏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各自的航天发展计划,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航天技术也由最初的军事目的逐渐转向民用,各国相继发展了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等应用卫星,并相应的改进、发展了运载火箭,提高它的可靠性和运载能力。正因为这些航天技术的出现,使我们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看到实现千百年以来的梦想——载人太空飞行的可能,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我们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在宇宙中飘舞起我们的长袖。

载人航天系统的组成

虽然20世纪50年代美苏相继将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开始了对太空、星体的探索研究工作,但这仅仅是对太空间接的接触,人类最终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自由的在太空中或其它星球上活动,而只通过显示屏幕或机械臂去生硬的感受太空是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对太空这一继陆地、海洋、大气层之后的又一活动领域,要完全的认识它,需要人类直接的进入太空,利用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