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静海”:1967年底,美国航空航天局确定的适宜的登月着陆点之一,当时进行了反复的选择和测绘,筛选出有希望的地点有静海两处,中央湾一处,风暴洋两处,共5处。

伴随着登月计划的实施,航天员的另一项工作也开始进行,即科学研究和试验。阿波罗飞船的6次登月中,大部分航天员在月球上所进行的工作其实是野外地质考察。他们在月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取回了月球样本进行分析,深入考察了月球的地形、地貌,并研究了月球的地质情况。

在这之后不管是航天飞机计划,还是的空间站计划,科学研究和试验任务成为飞行的一个主题,而对航天器的驾驶,逐渐成为太空中开展工作的一个保证。就好比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但具体让计算机干什么就根据需要来决定了。航天员每次飞行都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在太空中完成规定的空间科学研究、试验和探险任务,以便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认识和新的数据。此时,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内部的分工也开始明确,有了专门的驾驶员和专门的科学研究人员。

除此外由于航天器的发展,在太空中对各种航天器进行维修、检修和装配也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尤其对于复杂的航天器和复杂的飞行任务,这项任务显得格外重要。例如美国曾经在1993年派遣7名航天员乘坐奋进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对哈勃(Hubble)望远镜进行了修理。现在正在进行的国际空间站建设当然也是航天员的工作内容。

个人装备

虽然航天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有航天器的密闭环境来保证其安全,但是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航天员出舱活动。因此航天工程师设计了航天服来保障太空中人员的安全。航天服的研制大约始于50年代中期,是在航空高空飞行压力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61年4月12日由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在航天飞行中首先使用。

航天服是用于在航天飞行中为航天员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危害,在人体周围创造必要的大气压力、气体成分、温度、湿度等生活环境和条件,并保证航天员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和操作性的个人防护装备。

航天服一般由服装、头盔、手套和靴子组成。按服装内的压力,航天服可分为低压航天服和高压航天服。按其结构可分为软式、硬式和软硬结合式航天服。按其用途可分为弹射救身服、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弹射救身服用于发射或返回过程中弹射救生时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在苏联东方号飞船上曾使用过。

每次飞行任务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发射和返回时,由于飞行条件相对恶劣,航天器所受到的影响较大,所以航天员都要穿上一种航天服。一旦航天器出现故障不能保护航天员时,航天服会提供最后的生命保障。这种航天服由于只在舱内使用,所以称为舱内航天服。在轨道飞行中,如果座舱大气压力、气体控制失效,舱内航天服系统也可以作为应急救生手段。

这种舱内航天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内部压力可以调节,并且可以通风、散热、排湿,有一定的强度。在充压时,具有一定的活动性能,能完成航天员必要的监视和操作任务,服装内具有简单实用的小便装置。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由于舱内噪声值很高,但头盔的消声作用,使服装内的通话可以正常进行。头盔面窗还具有足够的视野、良好的光学性能及防雾措施。舱内航天服一般重10千克左右,加工制作十分复杂,环境要求十分严格,有上千道工序,因此造价十分昂贵,生产一套航天服约需数十万元人民币。

在进行舱外活动时,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员会穿上更复杂的舱外航天服进入太空。早期的舱外航天服采用脐带与母船连接,由飞船上的生命保障设备维持服装内正常环境条件。现代的舱外航天服在背部直接装上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形成一个独立的装置。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它实际上可以看成为一个具有操作活动的最小载人航天器。目前美、俄两国使用的舱外航天服供一次舱外活动时间最长可达6…7小时。服装内的压力为低压制,在27 000…40 000帕斯卡范围内,采用纯氧环境。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重量大约120千克,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但是在太空中漫步,由于一切都处于失重状态,即便航天员穿上如此笨重的衣服照样可以轻松地行走。因其技术的高密集度,工艺复杂,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的价值达上千万美元。

太空中航天员的生活:科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