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

『是的。』胡雪岩平静地回答,心里在想,所谓照应,无非买房子之类,这是小事,于是又加了一句∶『好的,都在我身上。』

『我想这样,我有一笔现款,交给胡大哥,看怎么给我用出去?』潘叔雅说,『这笔款子数目不大,大概十二三万银子。』

十二三万银子,还说数目不大,好阔的口气。胡雪岩正要开口、吴季重抢在他前面说了。

『我跟叔雅的情形,差不多,有十万银子,也要请胡大哥替我费心用出去。』

『我的情形,稍为不同些。』陆芝香说,『我有一箱东西,放在苏州不放心,请胡大哥看看,是存在什么地方妥当。』

『喔,』胡雪岩问道,『是一箱什么东西?』

『是一只画箱。』

『芝香家府上的收藏,是有名的。』潘叔雅说,『有几件精品,还是明朝留下来的。』

就凭这句话,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只画箱的珍贵。这一点胡雪岩却不敢轻易回答,只点点头说∶『我们再商量。』

所谓『商量』是推托之词,胡雪岩已经决定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果然吃力不讨好,也还罢了,就怕出了什么毛病,古玩古画是无法照样赔偿的。所以他作了这样一个明智的决定。

但陆芝香的目的,是希望在运出危城,转移到洋人所保护的夷场时,胡雪岩能保他的险,因而提到了尤五。

『听说胡大哥跟漕帮的首脑,是至交?』

这是不能敕也不必赖的,他点点头答道∶『是的。松江的漕帮,管事的老少两代,都很看得起我。』说到这里,胡雪岩很机警地想到,陆芝香说这话,自然有事要托尤五,那就落得放漂亮些,不必等他再开口,『如果老兄有什么事,只要力所能及,我可以代求。』

『是的。是要请胡大哥代求。』陆芝香说,『松江漕帮的势力及义地大

谈特谈,反将正事搁在一边。

胡雪岩一面应酬着,一面很冷静地在观察,很快地明白了这三位『大少爷』想移居上海, 一半是逃难,一个是向往夷场的繁华。照此看来,如今要替他们在上海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他们每一家造一所住宅。

这三所『住宅』的图样,很快地就已在他的脑中呈现,是洋楼, 有各种来自西洋的布置,软绵绵的『梭化』椅,大莱台,还有烧煤或者烧木柴的壁炉。

这样想着,对于潘、吴两人的现款,胡雪岩也有了生利的办法。不过这个办法是『长线放远鹞』,要图急功近利,就根本无从谈起。如果他们是望远了看,那就对于自己的生意,也是一大帮助,胡雪合心想,有二十万可以长期动用的头寸,何不在上海再开一家钱庄?

这一转念间,才发觉自己义遇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仔细盘算了一会,想停当了,才找个他们谈话间的空隙,向潘叔雅说道∶『我有句话想动问。』

『好,好。你请说。』

『承两位看得起我,我不敢不尽心。不过两位对这笔现款,总有个打算,是做生意,还是放息,如果是放息,是长放,还是短放?总要先拿个大主意,我才好措手。』

潘叔雅向吴季重看了一下,以眼色征询意见。

『胡大哥,』吴季重只谈他自己的情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把我的想法告诉你,如果要逃难,苏州的入息自然中断了,田上的粗米收不列,市房也不知道保得往保不住?更不用淡什么房租。那时候,舍间一家十八口,养命之源,都靠这笔款子。实情如此,请你看着办。』

『我的情形也差不多。』潘叔雅说,『我自己一家不过十三口,只是寒族人多,如果都逃在上海,生活不济,少不得我也要尽点心。』

『我明白了!』胡雪岩说∶『万一苏州沦陷,不知道哪一天恢复?一年半载,还是三年五年,谁也不敢说。既然拿这笔款子作逃难的本钱,就得要细水长流,以稳当为第一。』

『 「细水长流」这话,说得太好了!』吴季重很欣慰地,『我就是这意思。』

胡雪岩点点头,放下筷子,两手按在桌上,作出很郑重的姿态∶『两位给我的这个责任不轻!我只能勉力以赴。我想应该作这么一个兼顾的打算。

第一,在上海夷场上,要有自己的住宅,第二,看每个月要多少开销,提出一笔钱来放息,动息不动本。住的房子有了,日常家用有了,先稳住了「老营」,就不妨放手干一番,余下的钱,或者买地皮,或者做生意。这样子做法,就朝最坏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