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王支玲的父亲和爷爷倒是真的信得过南边的太爷爷,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欢欢喜喜的往家搬运着自家闺女(孙女)带回来的菜籽油、糕点、松花蛋、大米、茶叶、糖果。这些东西王支玲只花了几两银子,但是到了这儿就是金贵的不得了了的宝贝。

这边因为干旱所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过去,很多东西有的贵的离谱、有的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得到。这次闺女带回来的这些既能让他们在众多亲戚中长脸,又能让他们省却好多行情往费的银钱。

王支玲的爷爷一边乐颠颠的往家搬东西,一边跟着儿子假意抱怨:“这孩子真是的,买这么金贵的东西干嘛?到时候家里来个人,不拿出来招待人,过意不去!拿出来吧,你娘又不知道要心疼成什么样子?!”

王支玲的爹呵呵直笑,不理他爹明着抱怨暗地里炫耀的心思。

那边另一个姑娘王彩琴,按照辈分来说,应该算王支玲的侄女。她也在家耐着性子的忍受娘亲不停的唠叨:“你太爷爷怎么会想着给你们找什么孤儿,你们也不知道说不同意?”

王彩琴不过十五岁,性情上也比较急躁,原本想着这么久才见着爹娘,应该好好说说话儿,亲香亲香。结果自家娘亲逮着亲事埋怨个不停,当下就有些恼了。不耐烦的呛她娘:“您以为您家闺女是个香饽饽呢!就现在这对象还是堂嫂子看重我们才给了我们这机会,自己挑自己选!谁家有这个本事做到这点。人家要不是因为无父无母,还能由得我们来左挑右选的?!而且他们房子有堂嫂给盖,以后想要在堂嫂手里做事。堂嫂也给安排。有房子住有钱挣,您到底还想要什么样的?再好的人家,也要我们有那条件让人看得上才行!您别只顾着自己啰嗦,嘴巴痛快了!到时候却把诚心帮助我们的本家给得罪了,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王彩琴的娘,埋怨了半天,被自己闺女这么一枪白。就立马闭了嘴。过了一会又忍不住嘴,看见孩子爹在那摆弄闺女带回来的好多东西,就又冲孩子爹发脾气:“你干嘛呢?这些东西都金贵着呢。你别给弄坏了,到时候走亲戚都不好拿出去。”

王彩琴不等她爹说话,就接话道:“我带回来的东西都给咱爹和哥哥、侄儿侄女们吃,不要给别人。”

她娘埋怨归埋怨。但是对闺女是真心疼爱。并且好久没见闺女,发现闺女高干了好多,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儿含糊自家闺女发脾气。所以,这会儿闺女发话说这好东西都要留着自家吃,那她就不说什么了,只能偷偷的藏起来,免得被来人看到了,到处传话说他们家抠门。

他们这些家有姑娘带回来好些的东西。那些没有姑娘在此行列的倒也不用羡慕,因为二丫他们带过来的东西。这会儿也在一家家的分派着。

有自家姑娘各自带了东西的人家,二丫就没有算上她们家,只把带来的油、米等好多的东西,以家为单位,一家一份,样样都有。众人欢天喜地的背着、拎着、扛着,一路咧着嘴、乐呵呵的小跑着回了家。

这个庄子其他姓氏的人家,都远远地看着热闹。偶尔有经过他们身边跑过去的王家人,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拉住人家,盘根问底,都是得了什么好东西。

这王家人有些是担心人家到时候去他们家‘明着说借实则是要’的分他们家粮油什么的,所以,个个都是捂得严严实实,问什么就说不知道,还没回家打开看呢!

这外姓人也不敢明大明的上手抢着去看人家的东西,只得无奈的放走王家人。

自从去年王家人从南边带回来好多优良的玉米种子,就被镇长特别的看重。听说他们在南边的本家很厉害,不但有钱有田有粮食还很能打。前儿还从镇长那儿听说,他们那边的本家要到这边来开荒,镇上是早也盼晚也盼的盼他们来,这会儿倒是真来了,他们可就更加不敢招惹王家人了。

不管这好大一个庄子里,其他人家的什么想法,二丫他们分完东西,并没有邀请外姓人进家,都是王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两边的情况。祖爷爷说到镇长盼着他们来的事情,二丫倒是有点儿小小的惊讶:“这镇长怎么会这么着急盼我们过来?”

祖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到:“大满去年临走时不是说了,你们要过来开荒的么?!所以,镇长这就盼上了。我们这儿因为上次干旱,逃荒出去的人,回来的人家连一半都不到,后来的瘟疫,又死了好些人。现在我们这儿有一大半的地都荒着呢!要是三年时间还没有人耕种,朝廷是要惩罚这里官老爷的。要不然他们会这么着急呢!”

二丫听了,倒也没有什么诧异,这一点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