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1/4页)

而这些孩子到的不是时候,他们身上一文没有,非年非节的,二丫也不好无缘无故的发钱给他们。所以二丫想着有什么事情是这些孩子能做的,就让他们做,然后以此给他们算工钱。

荒山收回来的山草,被人要去修理房顶,用了很多。镇上的食堂用柴就显得很紧张,二丫便把这些事优先交给草原来的孩子们做,他们交的柴禾,都是以捆算钱而不是正常的一挑一挑的算。

除了打柴,还有别的事情,只要这些孩子能做的,都会考虑给他们做一部分。后来二丫和小虎即便去了北地不在家,大伯和二叔也是习惯的给这些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事做。

就这样,他们这些孩子多的有攒了五六两银子,少的也有三两多。现在这些孩子与原先的孩子们在一起,再也不用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有钱买喜欢的东西。

这次回草原要见昔日的小伙伴,这些孩子个个都大出血,从府城开始,一路上把自己的积蓄几乎花了个尽光。不过,个个都兴奋的很,丝毫不为失去的银钱心疼。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跟这些孩子有些关系的大人们也都陆陆续续的跑了出来,高兴的询问着:“阿达,怎么只有你们?不是说你们跟着东家一起回来的吗?”

“是呢!他们还在后面,我们跑的快!”

牧民们得了确实的消息,都高兴的回去收拾要换的毛皮、羊毛、毛线一类的特产。还有的因为受了委托而收的草籽,也都拿了出来放好。

小虎他们的车队慢腾腾的滚动着,到了太阳落山,也没见跑远的孩子们回来,小虎就有点急了。李镖头漫不经心的说道:“你急什么?在这儿,那些孩子比你熟多了。他们说话也听的明白,哪里需要你去操心,安心的休息吧!明天到了那儿必定能够看到就是。”

小虎也没有办法,只能往好处想,但愿明天看到的是完好无伤的孩子。

草原的夜里并不是总有狼群的。通常是在大雪之后,狼群没有捕食的情况才会成群结队的到处寻找可捕猎的对象。现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夜晚还是挺安宁的。大家都能踏踏实实的睡一觉。第二天又走了半日,才到南牧民的聚集地。

让小虎担心不已的孩子们远远的就带着小伙伴们等在那儿,一看到小虎他们的车队,就大声叫起来:“来了!来了!我们东家来了!”

小虎他们的车子刚停稳,孩子们就急着爬上车子,翻找自己放在里面的东西。一会儿的时间,吃的糕点、玩的小东西、用的牙膏牙刷毛巾。在各个车子的边上堆了一小堆。

孩子们开始分派东西给跟在旁边帮忙的小伙伴,一边说着这些东西的功用:“这是牙膏牙刷,刷牙用。是保护牙齿的、这个是洗脸用的、这个糕点很好吃。。。。。。”

铁达他们每拿出一样东西,他们的伙伴就两眼亮晶晶的看着,然后是欢喜的双手接过,又转身跑到自家的阿姆、阿爹面前极力的炫耀。

小虎和李镖头、陈大公子在一旁。笑呵呵的看着孩子们跟个土豪似得。大方的分发礼物。草原里出来迎接车队的牧民也跟着孩子们好奇的围在那边看着那些他们有见过也有没见过的小东西,不时地问东问西。

孩子们的东西终于在阵阵喜悦的尖叫中分完了,小虎看天色还早,就拿出一部分东西出来,让先出来迎接他们的牧民挑选交换。因为有了这些孩子作翻译和宣传,小虎要换很多的羊和牛的特殊要求,很快就被牧民们知晓。

在南牧民这儿歇了一个白天两个黑夜,便动身拉着预留的茶叶和顺带的其他物品。又启程去北牧民那儿。孩子们和交换的牛羊,全部留在南牧民这儿。等着他们回来带走。

行了几日一路平安的到了北牧民区域,正巧赶上布和成亲摆婚宴的第二天,牧民们的婚宴规矩通常是三天。第一天是正礼,就是迎娶新娘的当日,什么迎亲、送亲、抬嫁妆、跨火盆、进洞房,这些跟某些汉族的婚礼差不多。稍有不同的是,这里的新娘是要跟新郎一起为宾客唱歌、跳舞、敬酒等一些礼仪的。不像汉族新娘,进了新郎家,就得躲在新房里死活不能出门,而且在没有和新郎喝交杯酒之前还不能随便开口说话。

他们的宴席要摆三天,这是必须的。第二天新娘回娘家也是大同小异,第三天拜祖坟,也是差不多的风俗。小虎他们车队到的时候,布和陪着新媳妇回娘家还没有回来,只有巴雅尔和巴图热情的接待了小虎一行。

巴图很遗憾的对小虎他们说道:“你们要是早来一天,就能赶上布和的正日子了!太可惜了。”

小虎跟着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