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蒙蔽,把家康的一切举动都看成不利丰臣氏的阴谋祸心。三成继承了秀吉之短,家康则汲取秀吉之长。此中隐藏着的教训,实当令人深思。三成绝非平庸之辈,但他只对丰臣氏忠心耿耿。比较一下他和家康从秀吉处汲取来的东西,自会发现其天壤之别。关原之战便是他们之间的对决。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人与人的互不信任与憎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细碎浪花。即使三成的才智谋略远胜家康,他恐也不能阻止历史大河之势。秀吉为了牵制家康而布下的棋子,几乎全都投了家康。所有的棋子,眨眼间便与家康汇成滔滔之势。长河冲垮了岐阜、大垣、佐和山和敦贺,现正从大津向京坂滚滚而去。如此一来,天下之势此消彼长,旧势与新势必颠倒位置。

中山道的德川秀忠,在途中遇到的像样抵抗,只来自上田的真田昌幸,但庆长五年九月二十,秀忠仍顺利抵达近江草津,与家康大军会师。

世间盛传,由于秀忠未能赶上关原合战,以致家康大动肝火。秀忠手下除了神原康政等精锐,老练的本多正信也随军而行。尽管正信煞有介事谢罪,说由于途中多次遇到洪水,以致贻误战机云云,但实际上,此事从一开始便与家康合计好了。家康不动声色地保存了实力,借丰臣遗臣改变了天下大势。

同日,家康把归附了东军的大野治长派往大坂,向淀夫人和秀赖汇报战果。

“已经看见山顶了。”家康自言自语,确信自己已渡过了难关。他给淀夫人写了一封书信,又谆谆口授治长:“你告诉淀夫人:此次事变,纯属三成、惠琼之徒假托少君之令发起,少君与此无关,淀夫人深居内庭,更不可能知情。家康对丰臣氏决无二心,请淀夫人放心。”一席话说得大野治长眼圈发红,这口信真挚诚恳,无一丝虚情假意。

九月二十五,大野治长带着淀夫人和秀赖的使者,急急返回大津。不难想象,听了家康口信,淀夫人母子必甚是高兴。家康还不想动身,他要专心致志构思全新版图。

大津,家康帅营,来自各地的急报和使者络绎不绝。由于上杉景胜后来受伊达氏和最上氏的挑战,为了应战,他只能与结城秀康对峙,而不与之交火。而如今,丰光寺承兑又频频向他进言,奉劝他向结城秀康求和。

九州,黑田长政之父如水看到这一绝好机会,立刻倾尽平生积蓄,大肆招揽浪人,甚至把手伸向丰后、筑前、筑后。为此,他还给深得家康信任的藤堂高虎写了一封书函:此次所取土地,想置为家业,还请多多宽谅。犬子在上方有封地,鄙人虽已隐退,却不得不为衣食计,故望多加关照。鄙人多年来与大人深交,不过为了今日……

连如水都如此露骨,与小西行长封地接壤的加藤清正更是不会闲着,他也在大肆吞噬小西的领地。

在北国,前田利长向西军残部步步紧逼。细川忠兴之父幽斋,尽管已是六十七岁高龄,还是孤军奋战,方保住了细川氏在丹后的领地。

从南宫山逃回水口城的长束正家与其弟伊贺守,走投无路,正家终于九月三十自杀。作为三成盟军,从九州柳川赶来的立花宗茂,看到毛利辉元和增田长盛并无守大津之意,二话不说便撤了回去。

只有从关原一路杀向伊势的岛津义弘,后来好不容易独自逃回大坂,然后乘船撤回领地萨摩。虽然宇喜多秀家尚无踪迹,但一切已成定局。

眼看大势已定,京城、大坂的公卿巨贾纷纷派人来大津“祝贺大捷”。家康一直留在大津专心研究这些消息,他在思量最佳善后方式。可能的话,他不想在大坂流一滴血。

九月二十,家康命人把伏见城西军诸将的府邸悉数拆去。

二十二日,家康命福岛正则、池田辉政、浅野幸长、藤堂高虎、有马丰氏筹人开赴葛叶,以牵制大坂。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冷观身在大坂西苑、态度还不明朗的毛利辉元。

得知东军诸将兵临葛叶,辉元急给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福岛正则、黑田长政等人送去誓书:“吾将退出西苑,以表绝无二心之意。”

得知辉元提交了誓书,家康这才令福岛、池田、浅野、黑田、藤堂诸将严守西苑。

毛利辉元撤出大坂城西苑、退回木津的消息传到大津,为二十五日傍晚时分。家康仔细思索了一番,脸上表情松弛下来,命侍女为自己揉腰。他身边除了本多正纯、冈江雪、板坂卜斋等人,还有远山民部、永井右近大夫、城织部正等人,众人均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侍立一旁。就在方才,他们还为毛利辉元究竟交不交大坂城进行激烈争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