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文媚儿听得心驰神往。可是回到现实里,她还是有些担心:“爹,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文章蛮有把握,“两个藩王加一个宰相,这事可成。”

而另一种局面,文章以为,便是藩王胜,皇上败,江山丢。

“那我们就什么都没了?”文媚儿问。

“所以我们要考虑给自己准备一条后路。”文章道,“齐国侯看来更老谋深算,据爹的情报,他的实力应比云南王还大。”

“你要投靠齐国侯?”文媚儿差点叫起来。

“我不会明白投靠,但要让他们感到我的意思。我毕竟是宰相,朝中地方都有亲信,谁若得我的相助,得天下更易。这一点齐国侯也清楚。”

这已经超出了文媚儿所能考虑的范围了。文媚儿只好相信文章,让他一切看着办。至于具体步骤,文章早已谋划好。他先写份奏折,就以皇上不同意他保留藩王的主张为由,以为难主大局,要求辞官归隐。同时他悄悄出城,秘密和齐国侯联系。梁君卓已经给他留下了联系的办法,等兵临城下时他再现身。

文媚儿点点头,便要爹爹按照谋划,早早行事。

原来梁君卓并没有离开京城。他不过是放出了消息,制造了一些烟幕。眼前的他带着大批好手呆在京城的一间密室里,正在竭力制造事端。他原以为放出司徒静是前朝公主的消息,就可起到一石二鸟的收效。司徒静一死,天下就会更乱,而朝中也会乱套。一旦司徒青云被罢官,就再也没什么大将军可与他们抗衡了。谁知司徒静不但没死,反而成了真正的公主。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那天秋心来找梁君卓。前一阵她知道是梁君卓泄露了司徒静是公主的消息,本想找他算账,梁君卓却拉她一起谋划刺杀行动。梁君卓知道秋心报仇心切,一门心思要杀皇上,这也正是他们的共同目标。一旦杀掉皇上,朝中无主,天下就唾手可得,他们便可省得打太多的硬仗。这也是梁君卓悄悄留在京城的原因。

秋心来时,梁君卓正在为司徒静不死而苦恼。秋心却道,司徒静不死,正是好事。没有了司徒静,皇上轻易不会出宫,可司徒静在外面,皇上自然会跑出来看她。大将军府虽不是杀人的好场所,可由将军府回宫的路上,却是刺客的天下。梁群卓一听来了精神,“对,用司徒静钓皇上,然后截住他,一击必杀。”

这样的谋划确实高明。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天朱允来到司徒府,带着两件要事,一是来向司徒夫妇求亲,二是来商议一些军中大事。提亲的事自然好说,夫妇俩很是高兴,并说他们也劝过静儿,只是近段她经历的磨难太多,要皇上给她点时间。朱允自然很有信心,且耐心十足。于是便摆开地图,研究起仗怎么打的话题来。

这时候司徒静从外面回来。朱允一见司徒静,便要她前来参谋。司徒静笑道,我可不懂军事。朱允道,这和打架差不多,没什么了不起的。司徒静便走过去看着地图,听爹和朱允说话。

原来司徒青云已掌握到情报,云南王二十五万大军并没有倾巢出动,留下了十万看家护院,云南王身边现有十五万精兵。司徒青云要朱允给他十万人马,不求胜敌,只需把云南王的十五万大军拖在南边,只守不攻,使得云南王无可奈何。朱允对大将军的想法十分赞赏,只说有劳大将军了。司徒青云要朱允放心,并说他至少可以把云南王拖住两个月。

朱允信心十足道:“一定没问题。我已命东南部将领集结七八万人在战事开始后迅速进兵云南,打云南王的后方。还有,巴蜀一带的大军也已奉旨秘密集结,共有十万人左右。他们会迅速向你靠拢,归你指挥。二十万大军拖住云南王两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司徒青云听了皇上的家底,更加有底,说有二十万大军固守,云南王自己就会泄气。

朱允又转向司徒静道:“三妹,云南王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有这么强的军事实力。东南和巴蜀的兵力多是我秘密派年轻得力的将领训练的。”

“我就知道你够狡猾。”司徒静嗔道。

“皇上深谋远虑,已未战先胜。”司徒青云也由衷地赞叹。

“齐国侯可不这么想。他会以为我这个小皇帝好欺负呢。”

凭以往的经验,司徒青云又提醒道:“齐国侯一定是搞突然袭击,皇上要小心。”

“我知道齐国侯是个老狐狸。我二十五万大军早已迎头摆好,他可能会左右调我,但我就是不动。就算他攻到京城下我也不动。等吴越十万大军和山海关八万精兵过来,还有令郎司徒剑南的五万精兵突然出现,齐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