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授指出:“古今人物中,有刘邦这种气度的人是很少的,他开创了平民天子布衣将相局面。”⑤

许辉教授评价:“‘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在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完善典章制度,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汉初政权等方面,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⑥

作者曾认真探索司马迁记述布衣刘邦的良苦用心,结论是刘邦少怀大志,从事反秦活动较早,可能在暴秦占领“丰沛”之先,便参加了当地反秦地下斗争组织,“丰沛将相集团”主要成员均来自这一组织。⑦

安作璋教授在论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事功时亦指出: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形成与刘邦本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却是通过刘邦之手完成的,所以刘邦的活动也就成为布衣将相之局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出身的帝王,他对来自社会下层的那些布衣贤者(请注意“布衣贤者”这个词——本书作者注)既没有项羽所抱的那种偏见,也没有陈胜称王后对故旧亲朋的那种傲慢的态度。……正因为如此,刘邦对布衣贤者就形成了超越任何其他人的吸引力,以致使各种出身不同、气质各异、才能和秉赋千差万别的人才,从不同渠道,通过不同形式,汇集到刘邦麾下。如此一来,汉军就形成了拥有布衣贤者最多的集团,不仅参加“丰沛起义”的亲朋故旧一直追随刘邦到底,而途中还有不少人从项羽和其他集团中陆续前来投奔。……这些布衣贤者之所以一经跟定刘邦就死心塌地、毫不动摇,是因为他们认定在刘邦那里可以找到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机会。这样刘邦与布衣贤者就组成了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朝气蓬勃的军事政治集团。在秦汉之际,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个集团比较体察民情,善于利用历史机遇,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成为新一代封建王朝的创立者。布衣皇帝和布衣将相也就相得益彰地决定了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由于他们与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历过农民战争的洗礼,亲眼看到不可一世的秦皇朝在农民战争战火中灰飞湮灭,所以他们在制定汉初政策时能够多少考虑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不自觉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对汉初六十多年间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③

安教授在上文中不厌其烦地用了六个“布衣贤者”。可以看出,其论述与周谷老“平民领袖”之说大概有些类同,的确恰到好处。然而,笔者认为安教授和史学界也应该将刘邦四十余年的平民历程,也明确定位为“布衣贤者”, 较之有史以来“坐天下”之###人物而言,摘掉戴在刘邦头上的“无赖”、“流氓”等不公正的帽子是有必要的。这里,笔者所述诸史家之论“汉初丰沛布衣将相之局”的卓越功勋,似乎脱离评品布衣刘邦之主题,其实不然。平民刘邦与“布衣将相之局”之间是因果、鱼水关系,高祖刘邦与布衣刘邦也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的出现及其不世奇功的建立也绝非偶然。如果说“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是一棵参天大树的华美树冠的话,则布衣刘邦等数十年左右的平民人生历练就是这棵大树的躯干和根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9)

况且,公正地讲,史界肯定“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之历史贡献这一事实本身,就已毋庸置疑地认可了其统帅——平民刘邦,也应是当之无愧的“布衣贤者”和“平民领袖”。而标榜“品三国,必须品前汉风云人物”的品说家易中天先生,一方面极尽华美之词称颂汉家王朝,一方面则把其开国皇帝描述成无本之木,继而恣意品说平民刘邦为“吃喝嫖赌、性情###”, 恰似浪子回头,小人升天。这种做法已凸显其不负责任的态度。

7。给刘邦戴“反儒”的帽子有失公允

随着暴秦的迅速覆灭,禁锢思想意识形态,绞杀文化异学的秦朝之苛政、法规、刑律一夜间变成废纸落叶。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学思想重新活跃,汉初刘邦君臣还对震撼人心的“秦之教训”进行了值得后世称道的深刻反省,从而迎来了中华历史上政治文化的又一次繁荣。甚至各种反对派思想也得到生息发展。后世皇朝尤其是元、清两代专制帝王均无法与之比拟。

值得指出的是,布衣刘邦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贯反儒的。在对待儒生问题上,刘邦的思想始终是活跃进步的,其态度也在因时而动。

随着形势逐步明朗,包括儒生在内的各派贤达也大都来到刘邦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