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面子既然那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人最有面子呢?

一般来说、权力大的人比权力小的人有面子。权力是所有人类活动资源的控制者、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也就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发展与生活品质。权力的存在在于行使、它的最大乐趣是指使他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的运用可以轻意地改变很多东西、所以人们早已习惯了对权力的顶礼膜拜、权力的拥有者当然是最有面子的人。

财富多的人比财富少的有面子。因为财富是稀缺性资源中流通性最强的硬通货、:钱多的人似乎头上顶着光环、总是能够轻意地获得别人的信任、好感和羡慕(嫉妒乃至于仇恨只是羡慕的另类表达方式)、面对有钱人的时候、既使不能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人们的脸上总是忍不住挂着献媚的微笑、表现出面对金钱时的奴性。

名声大的人比名声小的人有面子。名声既是一种生存手段、也是成功的重要标志。和权力、财富一样、良好的名声(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旦形成、便成为拥有者可以调配使用的重要资源或无形资产、影视明星是这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也是这样。当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普遍追星、领导或出于真心实意或工作需要做秀而公开表达对社会名流的尊重的时候、明星、名流的名声将越来越大、也将越来越有影响力。

人脉资源越丰富的人越有面子。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无论中外、人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甚至不在于你能做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人脉被认为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对人脉(关系)的依赖尤甚、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门路多、认识的人层次高、跟非富即贵者关系铁、他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人、将成为人们争相交往的对象。像一些社会上的能人掮客、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咨询顾问专家以及电视台社会交际广泛的女主持人等等、都是人脉资源丰富的人、委托这种有面子的人办事、很可能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有面子。俗话说、“家有万贯之财、不如一技在身”。相对于权力可能被剥夺、财富可能被灭逝、名声可能被毁坏、能力则是一种稳定的、既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又能可持续增长的资源、它是绝大多数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与人交换的筹码。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权力、财富、名声、但不一定必然如此。即使是这样、社会各行业中的能人、技术骨干、也足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挣得面子、立足于社会。

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面子的逻辑——中国人的生活目的和中国人改善生活的手段、两者具有很高程度的互换性。一方面、每个人都像往银行里存钱似的、在努力把自己的面子做大。另这一方面、人们在做“面子工程”的时候、总是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实际利益考虑。换言之、面子是做给别人看的、因为人们一旦认定你的面子、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愿意与你交往、并把更大的信任、更多的机会给你、从而形成面子“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马太效应”。

面子不是一尘不变的、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那么、怎样让人们知道你面子的大小并让你的资信等级不断提升呢?

我们先要认识到、欲望是扩大面子的原始动力。

首先、既然面子是给人看的、一个人有没有面子、有多大的面子、最终不由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看别人是不是买这个面子。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似乎很少能够率性而为、而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好评而活着的原因、因为人们会根据你面子的大小、让你享受不同的待遇、给你更多的机会、虚荣和实利;其次、一个人总是希望看他面子、买他面子的人档次越来越高、因为这是不断抬高身价、不断长面子的事。以获得荣誉为例、县级荣誉明显低于市级、省部级、省部级又低于国家级、所以、面子的背后其实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级越高越有面子。

面子既然有着严格的等级、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就必须予以严格地遵守、一般来说、要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最好能够给予超越其级别的礼遇。

以官员为例、不同级别的官员享受不同的待遇、如果在某个项目上没享受到、心里会极度不平衡、认为低人一等。反之、如在某次出行中、如果接待单位让某官员享受了超越同级别的待遇、将被认为很给面子、给足面子让对方有一种被充分尊重的愉快、总会想办法还你面子。领导还下级面子的方法就更多了、封官许愿是一种、会上表扬你的工作是另一种、最高层次是将你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