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编剧的构思不谋而合,不过历史先生比编剧更会制造戏剧冲突,它在剧本里添加了查理的老丈人这一角色,增加了戏剧性和趣味性。

为了能与伦巴第结盟,老太后让查理娶了伦巴第国王德西德流斯(Desiderius)之女为妻。

伦巴第王国和教皇国同处意大利,作为邻居,两国间不断有摩擦,伦巴第总想从教皇国身上揩油。

教皇最不愿看到法兰克和伦巴第结盟,他极力反对这场婚姻。老太后很有战略眼光,纵使教皇磨破嘴皮子,她也力挺儿子的婚事。

教皇当然很不高兴,教皇当然也很无可奈何,教皇国弹丸之地根本没法和两国为敌,忍了吧。

这场政治婚姻的结局并不美好,查理看上了一名十三岁*,和老婆离了婚。

闺女被法兰克人休了,德西德流斯勃然大怒,这是对伦巴第人的极大侮辱啊。脸上带着怒气的德西德流斯和卡洛曼联盟,准备*前任女婿。

没等准备好,卡洛曼突然病亡,德西德流斯的复仇计划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流产了。

弟弟死了,查理假装难过的同时,顺手牵羊,把弟弟的领地夺到手里。

771年12月,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唯一统治者,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横扫六合的一生,征服的一生。

【灭亡伦巴第王国】

卡洛曼的遗孀、儿子们及遗老遗少们为了夺回国王的宝座,逃往意大利北部,寻求德西德流斯的保护。

卡洛曼遗孀的到来给了德西德流斯出兵的借口,他要求教皇哈德良一世(Pope Hadrian I)支持卡洛曼的儿子,让其继承法兰克王位。

教皇国长期受伦巴第人骚扰,两国之间矛盾重重,哈德良一世当然没理他。

德西德流斯笑了,你不同意就对了,我终于有机会揍你了。他以支持卡洛曼儿子的名义大举进兵教皇国。哈德良一世吓破了胆,赶紧向法兰克王国求救。

自从克洛维时代开始,法兰克王国一直以来都是教廷最可靠的盟友,当然这种联盟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没好处谁联盟,现代公司搞合作也是为了一块挣更多的钱,道理是相同的。

查理正在对萨克森作战(对萨克森的战争从772年一直持续到804年,才以萨克森人被征服而告终),抽不出精力对付伦巴第人。他派使者和前任老丈人谈判,他老丈人不会放弃这大好机会,一口回绝了。

这里补充一点,由于汉语过于丰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外国名词的时候按照个人喜好翻译成不同的写法。Saxon就是一例,在关于法兰克和德国的书上都把它翻译成萨克森,而在关于英国的书里却翻译成了撒克逊。这里我也按照这种惯例,说到法兰克和德国时用萨克森,说到英国时用撒克逊,大家只要记住这两个词指得是同一个种族即可。

查理万般无奈之下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

伦巴第军凶悍异常,却怎么也抵挡不住查理的猛烈攻势,另一路法兰克军的抵达给伦巴第军以致命打击。在夹击之下,伦巴第军逃往首都帕维亚固守。

查理乘胜进军,将帕维亚团团包围,并大胆在城外渡过漫长的冬天。

法兰克军在城外忍受寒风,伦巴第人在城里日子更不好过,整个冬天既没吃的,又没穿的。再这样下去非饿死不可,德西德流斯心一横,牙一咬,干脆降了吧。

帕维亚开城投降,德西德流斯被迫进入修道院,卡洛曼的遗孀和儿子们不知所踪。

查理理直气壮地吞并伦巴第王国,结束了伦巴第人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查理把伦巴第王国的铁王冠戴在自己头上,成为法兰克和伦巴第双料国王。

德西德流斯之子阿达尔吉斯(Adelchis)逃难到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利奥四世(Leo IV;775—780年在位,君士坦丁五世之子)出兵,替他恢复王国。利奥四世初登大宝,忙着巩固皇位,根本没闲功夫理他。

阿达尔吉斯找不到后台,只好暗地里搞小动作。他秘密与弗留利(Friuli;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以盛产白葡萄酒闻名天下)公爵联络,弗留利公爵的叛乱很快就被查理*。

【出兵西班牙】

777年,查理接待了三个神秘人物,这三位大胡子伯伯头戴*式包头,身穿*长袍,叽里呱啦地向查理告状,把查理当成了他们的救星。

他们是住在西班牙的撒拉森(Sar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