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1119年,二人提出组建一支军事修士会保护朝圣者,并把创意送到鲍德温二世手里,国王除了夸他俩有才以外,还把圣殿山上所罗门圣殿的一部分送给他们做活动基地。

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当然会有很多秘密,圣殿山就是最神秘的一个去处。传说圣殿山屹立在所罗门神庙(Temple of Solomon)之上,因此十字军们也把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称为所罗门圣殿。

帕英和圣欧莫便以所罗门圣殿的名字给军事修士会命名,取名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 and the Temple of Solomon; 1119—1314年),简称“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是三大骑士团中第二个成立的。

之所以名称里加“贫苦”二字是因为他俩穷得就差跟狗抢包子吃了,俩人身为骑士,竟然穷得只有一匹马。他俩组建圣殿骑士团的初衷也是为了赚点保护费,聊以糊口。圣殿骑士团的徽章也十分著名:两个同骑一匹马的骑士,象征他们很穷。

圣殿骑士团的人数也少得可怜,加上两位创始人,一共才九个,这九个人都是亲戚。

刚开张的时候最艰难,第一桶金最难捞。不但人数少得可怜,圣殿骑士团还经常断炊,活动经费主要靠受保护者提供的保护费。

没有政府支持要想火起来实在太难,有的时候你手里拿着礼物都不知道该送到哪个衙门。

圣殿骑士团是幸运的,团里的一名骑士有个侄子——基督教世界久负盛名的大人物——圣贝尔纳()。

基督教里凡是名字以“圣”字开头的,都相当于佛教里的高僧,号召力大得惊人,死后也会被供奉起来,这种人其实就是拜占庭破坏圣像运动里极力反对供奉的圣徒。

在圣贝尔纳支持下,圣殿骑士团囊中羞涩的状况大为改观,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

1129年,特鲁瓦宗教会议(Council of Troyes)上,圣贝尔纳口若悬河,高度评价圣殿骑士团说:“圣殿骑士是真正无谓的骑士,正如他们的身体受到盔甲的保护一样,他们的灵魂受到信仰的庇护,有这双重保护,他们不怕任何人,也不怕怪兽。”

教皇淹没在圣贝尔纳的唾沫星子里,圣殿骑士团得到教会的官方许可,从民间组织一跃成为政府支持下的合法团体。

自此之后,圣殿骑士团火得一塌糊涂,成为基督教世界广受欢迎的“慈善机构”。圣殿骑士团的定单越来越多,摇身成为基督教世界最大的镖局,什么金银细软、商贸货物,甚至贵族子女需要保护也找他们。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圣殿骑士团每十年上一个台阶。又过了十年,即1139年,另一个幸运的光环落到圣殿骑士团头上。

教皇英诺森二世(Pope Innocent II)授予圣殿骑士团教皇诏书,以及法律豁免权,圣殿骑士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任何基督教国家,不用交关税。除教皇以外,圣殿骑士团不受任何基督教国王约束。

圣殿骑士团在西欧迅速壮大,势力波及法国、英格兰、苏格兰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在各个地区都有办公地点。

世人皆知犹太人会做生意,可是圣殿骑士团更会做生意,他们其实是银行业的祖师爷。圣殿骑士团的业务量迅速增多,又不用交税,手里有大把金钱。他们便在西欧放高利贷,开设银行,这样朝圣者可以把现金换成汇票,路上即使被抢也不用害怕。不过,骑士团手里的大量财富也成了后来他们遭屠杀的主要原因。

【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

圣殿骑士团的口号除了那句老掉牙的“主的旨意”外,还有一句相当有震撼力:“赐予我们光荣,主,赐予我们光荣,不是为了我们,主,而是为了您的圣名。”(原文为:Give Glory; God; Give Glory; Not For us; God; But for your name。)

圣殿骑士团在全盛时据说有两万多名成员,骑士数量约占10%,团里不仅有基督徒,还有异教徒。

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依附于基督教会的圣殿骑士团怎么会吸收异教徒呢,这可是东征时期啊。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类似的事情古今中外数不胜数。汉武帝*匈奴的军队里有匈奴人,八路军里有反对军国主义的日本反战人士,“大日本蝗军”里还有鬼子拉拢的“蝗协军”。联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